数字报
高要“90后”新农人点“蛋”成金 一枚小鸭蛋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核心提示: 小小一枚咸鸭蛋,筷子一挑,红油四溢。送入口中,蛋黄沙糯,蛋白细腻。如此一道让人食之难忘的舌尖美味,便是高要区人大代表、“90后”新农人朱赛勇对传统技艺进行传承和创新后打造的名特优新产品。如今,这枚金达喜咸鸭蛋已成为广东省名牌产品、“我最喜爱的肇庆品牌农产品”、“高要十大旅游手信”之一,驰名珠三角城市以及北京、上海、香港、澳门等地。

朱赛勇在检查蛋品智能挑选设备。 西江日报通讯员 供图

西江日报记者  林琳   通讯员  谭抒茗

小小一枚咸鸭蛋,筷子一挑,红油四溢。送入口中,蛋黄沙糯,蛋白细腻。如此一道让人食之难忘的舌尖美味,便是高要区人大代表、“90后”新农人朱赛勇对传统技艺进行传承和创新后打造的名特优新产品。如今,这枚金达喜咸鸭蛋已成为广东省名牌产品、“我最喜爱的肇庆品牌农产品”、“高要十大旅游手信”之一,驰名珠三角城市以及北京、上海、香港、澳门等地。

朱赛勇是高要区鼎峰食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凭借“90后”新农人独有的互联网思维、品牌化思维和融合性思维,他大胆地“跳出农业做农业”,将农家一枚小小鸭蛋打造成炙手可热的“网红”蛋,走上了五湖四海的餐桌。

朱赛勇回忆,在他小时候,父亲就带着腌制咸鸭蛋的技艺从家乡浙江来到高要创建了鼎峰食品有限公司,专营蛋品制品。2012年,刚大学毕业的朱赛勇来到父亲的厂子就敏锐地发现,工厂生产仍处于原始、粗放的小作坊模式,产品包装价值感不高、销售渠道有限等多重限制因素制约着企业的发展。

“只有进行差异化、创新化经营生产,公司的发展才能行稳致远。”经过深入思考,朱赛勇毅然决定,要开展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以全新的营销理念和制作方法为鼎峰食品公司的蛋品产业开展一场大改造。

知易行难。创业初期的朱赛勇对蛋品产销流程还是一个“门外汉”。凭借不服输的闯劲,他从基础学起,从销售做起,经历了三年销售磨练,朱赛勇终于摸熟了蛋品从收购到销售的全部环节。2021年,为创新养殖方式,扩大鸭蛋供应,他成立了肇庆市金蛋蛋养殖技术合作社。

“从鸭苗选购、饲料选择、护理喂养、防病治病,再到如何提高产蛋率、收蛋和运输等,我们都坚持做到规范化管理。”朱赛勇一边积极向行家学习,一边从实践中摸索经验。短短一年间,由于养殖技术的提高,蛋鸭的产蛋率由原来的85%提高到92%;而收蛋和运输环节的精细化处理,也使原材料几乎没有损耗,从而提升了效益。

鼎峰食品公司采用了“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我们与农户签订收购协议,为农户提供鸭种、饲料、养殖场地以及养殖技术,确保鸭蛋无兽药残留,再以约定的价格收购,解决农户鸭蛋销路。”目前,合作社已示范带动周边230多户农民养殖蛋鸭,使得片区蛋鸭总量超过11万只。

2022年端午节期间,在“兴盛优选”网购平台上,“金达喜”咸蛋的销售量达到了100万枚。鼎峰食品公司所生产的松花皮蛋、咸蛋黄等一系列蛋品同样远销北京、上海、天津、大连、内蒙古、太原、沈阳等地。在广东省内,鼎峰食品公司也与广州皇上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州机场南航公司、华润万家超市、肇庆端州月饼等企业成为了长期合作伙伴。

在朱赛勇的带领下,鼎峰食品有限公司成功闯出一条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新路。为不断改良鸭蛋制作配方,朱赛勇自主研发出智能化腌制设备和低盐咸鸭蛋快速腌制技术,不仅高效节能,还能使咸鸭蛋“富得流油”。为提升生产效率,朱赛勇以重金引进一套先进生产设备,公司现在的生产设备每小时可生产咸蛋黄3万枚。为瞄准中高端市场,他摒弃传统蛋品粗糙简陋的包装,大胆采用真空包装和礼盒装并进行批量销售,推动鼎峰蛋品走出高要,走出肇庆,走向全国各地。为适应新的市场需求,他踏上了电商“快车道”,线上直营店、抖音带货,还发展了以盒马鲜生为代表的生鲜电商和社区团购等多种复合渠道,带领鼎峰蛋品“触网生金”。

如今,朱赛勇又把目标瞄向了预制菜市场。“随着预制菜订单需求的增加,去年公司增开了凉拌皮蛋生产线和即食熟咸蛋生产线两条生产线,还加大产品在电商平台的销售力度。预计今年销售额可突破1000万元。”

打造一个品牌,带动一个产业,惠及一方群众。凭借匠心和情怀,朱赛勇通过自己的辛勤付出和敢闯敢试的勇气,将农产品鸭蛋“点石成金”,实现了企业和农户的双赢,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也为“乡村振兴”奉献了人大代表的力量。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本网转载的部分文字、图片、表情包、GIF动图等作品素材来源于网络,均为暂时无法找到版权来源,请作者或版权权利人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4.
如本网发布或转载内容涉及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陈先生(电话:0758—2722284)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融媒集团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