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要“人才工作书记项目”吸引雕刻名师莫超勤落户,图为莫超勤与儿子莫泳元探讨端砚制作。西江日报记者 夏紫怡 摄
西江日报记者 夏紫怡
通讯员 刘潜 袁晶晶
去年,高要区围绕产业、旅游、乡村、社会事业四大振兴,以“人才工作书记项目”的模式推动基层人才工作项目化管理,因地制宜打造了19个涵盖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创新创业、社会工作、非遗传承等领域的人才工作项目,推动“党建+人才+产业”融合发展,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
2月6日下午,在金渡镇水口社区砚石产业一条街,拥有40多年制砚技艺经验的莫超勤,正认真指导着儿子莫泳元雕刻端砚,记者环视一圈,只见约40平方米的工作室内,摆满了匠心独运的砚石作品,每一块都蕴含着“水口制砚”的特色韵味。走出室外,只见产业街里不少由民房改造的制砚作坊也正在加紧装修,为金渡砚艺创意园发展蓄势赋能。
据了解,去年以来,水口社区党支部联合金渡镇委和佛山帮扶工作队,以“人才工作书记项目”为基础,建设了端砚文化广场、金渡砚艺展销馆、环村绿道等一系列景观节点和工程项目,并围绕此布局了一系列端砚作坊和文旅商店,形成以金渡砚艺展销馆为中心的金渡砚艺创意园区,打造了集“雕刻+销售+直播”为一体的发展传承模式。
“如今,创意园区已吸引了各级工艺美术师、制砚大师、民间手艺人回归乡村,在此开门立户,焕发新彩。”金渡镇委书记周间仪介绍道。
“水口端砚”的品牌发展,正是高要持续推进“人才工作书记项目”的一笔浓墨。记者了解到,高要区在“一镇一项目”中,结合各乡镇人才发展需求,科学谋划项目选题,从32个申报项目中择优选取19个项目入库,同时明确目标任务、具体措施、完成时限,建立项目管理台账,实行“立项申报-实施推进-监督指导-考核验收”项目入库全链条管理。
项目化管理促使人才聚集基层一线,然而如何提高人才资源配置效率,则是打造本土特色产业的又一关键。为此,项目实施以来,高要区调动各镇(街道)和人社、农业农村等部门形成合力,对各类人才进行排查分类,建立全区人才库、乡贤库和人才项目需求库。
如莲塘镇通过“政府+科研单位+企业”形式,建设鱼虾病检测中心,引进水产专家团队,培育本土水产养殖人才。白诸镇引进专业种植团队,打造270亩牛奶水果玉米高效种植项目,与盒马生鲜等电商平台合作,打造乡村人才创新创业示范基地。
据高要区委组织部介绍,今年以来,全面铺开的19个人才工作书记项目,共计投入资金1950万元,搭建了22个人才服务发展载体,引进5个专家团队、83名专家人才,培育1572名技术技能人才,600多高要籍青年回乡创业就业,带动就业5000多人次,产生直接经济效益1600多万元。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