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日报记者 陈明红 吴映霖
李考考 李振昭
锣鼓锵锵,万人空巷。热闹非凡的龙母巡游,人山人海的非遗集市,英姿飒爽的狮王争霸赛,五光十色的灯谜园游……为期2天的2023肇庆广府文化庙会在市区上演,十大精彩活动你方唱罢我登场,将广府民俗风情展现得淋漓尽致,也让全市人民共同品味浓郁的肇庆年味。
民俗节目“燃爆”
市民沉浸式乐享佳节
“挤着公交来参加庙会,主要是想带孙子感受一下节日氛围。”2月5日,家住月圆花园北苑的陈阿婆告诉记者,虽然天气不好,但她仍然带着七岁的孙子前往观看。“孩子记忆里可能都没这样热闹的场面,凑凑热闹,感觉节日的氛围一下子就回来了”。
广府文化在海内外具有广泛影响。本次肇庆广府文化庙会活动再现久违的热闹场景,狮王争霸、龙母巡游、包公送福、猜灯谜等多种特色文化活动纷纷上演,热闹非凡的街头,熙熙攘攘的人群,充满了城市朝气、喜气、烟火气。
本次庙会活动盛况空前,其中2月5日下午的龙母文化及非遗展演最为吸睛。11个方阵中,端州渡头龙狮舞、怀集春牛舞、广宁龙狮武术队、封开麒麟白马舞、高要龙舞等非遗民间舞蹈队伍一一亮相,集中展示我市深厚的广府文化底蕴,全面地展示肇庆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魅力。尽管下起了雨,精彩的展演活动仍然吸引了数万游客在西江堤沿线观看。40多岁的高要市民陈伟坚下午2点就早早来到现场。“早点来占位嘛,以前肇庆春节经常都有得看嘛,今年都好不错,舞狮、舞龙好精神!”
“我对高要宽郊金龙印象深刻,长达78米,特别是金龙拱龙尾气势恢宏!”来自北京的游客刘韧表示,感觉肇庆特色非遗丰富,到处都有浓厚的广府文化气息,这个元宵节过得很有意思。
巾帼不让须眉
肇庆首支女子醒狮队登台亮相
2月5日上午,2023肇庆广府文化庙会系列活动之一龙狮嬉元宵在包公文化园上演。蒙蒙细雨中,伴着阵阵锣鼓声,一支女子队登台舞狮,做出各种动作神态,刚中带柔,威风而不失细腻。舞狮结束后,女子醒狮队教练梁玉玲依旧激动不已。
据介绍,这是肇庆首支女子醒狮队,其教练梁玉玲则是肇庆第一个“女狮头”。“我们的武术、舞狮都是一代传一代,不论儿女媳婿,人人都来学。”梁玉玲一语道出这支铿锵玫瑰活力依旧的原因。
原来,梁玉玲精湛技艺有其家学渊源。近150年以来,她所在的肇庆市渡头梁馆醒狮代代相传,自20世纪四五十年代起渐渐崭露头角,随后不断推陈出新,增加狮子爬高杆、跳梅花桩、龙狮结合等项目,展现中华国粹历久弥新的独特魅力。
由于技艺出挑,梁玉玲便创立这支女子队,对每个学习者都从马步等基本功教起,到锣鼓、走步,乃至狮头练习,快则数月便可登台。同时经常演出,让她们感受光荣与成功感,令她们保持对舞狮的热情:“我们一有演出就很开心,昨晚都兴奋得睡不着觉,希望这次能给市民带来喜庆。”
时尚与传统兼具
文化薪火代代行相传
无论是轮滑队伍中,还是蹦床酷跑等体育运动表演环节,或是狮王争霸赛、非遗集市上、汉服队伍展演中,频频出现年轻面孔……本次广府文化庙会,年轻人对这一传统文化形式的热捧可见一斑。
一支平均年龄约14岁且零基础的后生仔队伍——广宁县木格镇丰田村连兴村醒狮队也亮相狮王争霸赛。退休的曾庆驰作为该队的教练,有着三四十年舞狮经历。他介绍,全国武术之乡广宁县武术、舞狮传统文化悠久,他组建队伍时单一个村都有数十个年轻人积极报名。
在现场表演中,只见曾庆驰身穿单薄的黑色马褂,站定大鼓前,马步一扎、击鼓棒一挥,鼓声铿锵有力,一旁击镲的小徒弟们也有序配合、毫不怯场。广场中央明黄色的狮子则契合着鼓声,舔毛、打滚、跳动,正如朝气蓬勃的年轻队员一样,演绎出一只年纪尚小还调皮捣蛋的小狮子,也展现着这支“老带新”队伍的成效。“这次元宵节带着这些年轻人出来参加比赛,成绩好坏并不重要,而是能给年轻人一个锻炼的机会,未来我还会继续带着这帮年轻人继续训练。”他说。
除了浓郁的年俗味道,非遗集市上多种文创产品创意十足,让年轻人直呼“对味”。记者见到,广府金绣饰品华丽精致,“七星物语”盲盒系列文创憨态可掬,还有新鲜出炉的镇纸、清心茶、枕头等包公系列文创产品也备受市民游客青睐。“我们围绕包公形象,推出了近200件包公系列文创产品,这次庙会我们位于包公文化街的包公文化系列文创展厅也正式对外开放,将包公廉洁文化融入现代生活中,以吸引更多年轻人,助力传播包公文化。”肇庆市包公文化博物馆副馆长徐文娟介绍。
市文广旅体局艺术科负责人介绍,除了年俗味、文化味,本次庙会的一大特色就是广府文化和非遗技艺在代代传承。“年轻人从围观者转变为参与者,这充分说明近年来肇庆文化已经在年轻人心中烙下印记,而且他们的参与也让本土文化充满了新活力。”她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