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会古法造纸吸引市民、游客体验。 西江日报记者 刘春林 摄
西江日报讯(记者 陈明红)历史悠久的端砚和古法造纸、精美绝伦的广府金绣、软糯香甜的裹蒸……2月4日,多彩非遗闹元宵——2023肇庆广府文化庙会开幕,作为系列活动之一的肇庆非遗集市在包公文化园街区热闹开市。
当日上午10时许,记者在现场看到,非遗集市灯笼高挂,红红火火,人山人海。50个摊位整齐排列,端砚、传拓、裹蒸、玉雕、金渡花席、龟苓膏、自鸣钟、白马茶、壮族黑豆酒等一批肇庆非遗制作技艺及产品集中亮相,充满地域特色和文化生活气息。现场还有古法造纸等动态体验,吸引广大市民游客踊跃参与。
四会古法造纸摊位无疑是当天集市的“人气王”。打捞起纸浆,淋在木框内,再在纸浆上点缀上干花、干叶,5岁小朋友李谦在妈妈吕女士的带领下,完成了一幅充满童趣的图画。吕女士表示,该活动让孩子零距离体验古法造纸魅力,充分感受肇庆非遗技艺的魅力。
造纸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四会古法造纸,主要集中于邓村镇,于南宋时由中原传入,至今已有八百多年历史。该技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李锵鸿介绍,四会古法造的纸通称会纸,以当地盛产的竹子为材料。整个制作工艺分为采原料、制浆、打浆等步骤。“我们通过这个体验活动,让大家参与造纸,体会纸张的来之不易,在普及非遗技艺的同时,提高市民游客的环保意识。”
“太精致了,这些手工艺品好搭我们的汉服!”在广府金绣摊位前,路过的年轻女生被眼前珠光宝气、造型华丽的金绣饰品深深吸引,忍不住戴在头上。
广府金绣工艺发明人、广东工商职业技术大学客座教授胡荣奎告诉记者,金绣作品以端砚、玉器等为原材,加以金属丝、矿砂等材料制作而成,融合了传统非遗和现代科技新材料,因其诞生于广府文化发源地肇庆,故而称之为“广府金绣”。“通过这次活动,我们可以让更多人认识本地非遗,同时集市也搭建起非遗技艺交流平台,相信有助于本地非遗工艺项目的创新与发展。”胡荣奎说。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