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年三十,护林员申锦华在巡山中。 西江日报记者 林琳 摄
西江日报记者 林琳
大年三十,北岭山林场防火股的邓志高按照惯例巡查沿线的护林站。从羚羊峡古栈道森林公园的入口处,沿着羚羊峡古栈道疾走约5公里,在45号灯塔附近停下脚步,就能看到静静伫立在山间的龙门护林站。
护林站里,有一位“林二代”。1989年,20岁的申锦华成为了一名护林员。2019年至今,他一直驻扎在龙门护林站。沿着父亲的轨迹,他在西江林场和北岭山林场都工作过,“北岭山林场起码90%的林地我都走过。”申锦华说。
被问起这是第几个在护林站过的春节,护林员申锦华大笑起来,“哪里记得!不过30年的护林岗工作里起码有半数年头吧。”
秋冬时节,草木干燥,森林防火工作不可掉以轻心;节假日里,“驴友”较多,对于个别携带火种进山的游客要及时劝阻及没收火种……谈及自己的工作内容,申锦华如数家珍,话也多了起来:带上油锯或者砍刀,每个月至少要巡山20多次,每次短则四五公里,长则超过十公里。每年八九月的时候,还要沿着防火隔离带,深入细致地进行检查维修。
“老申,这山头上长了薇甘菊,你春节假后记得上报一下。”巡查一圈后,邓志高叮嘱申锦华。原来,这一植物是“植物杀手”,蔓延开来会遮蔽树木,阻碍光合作用,要及时清除。这也是护林员的另一项重要工作——随时观察、报告树木的病虫害。
和略显冷清的龙门护林站不同,大年初三,记者来到广东怀集三岳省级自然保护区,看到了一群特殊的客人。怀集当地人素有大年初三出门走亲访友的习俗,但护林员廖天倾和妻子林侯弟由于要在林场值班,无法抽身。于是,林侯弟的大姐、二姐和姐夫们特意拎着肉菜,从广州和怀城远道而来,在深山里与妹妹、妹夫共度新春佳节。
自2019年开始,林侯弟在岳山林场负责后勤工作,她把林场打理的井井有条,还让护林员吃上了自己种植的蔬菜。业余时间,林侯弟还亲自打理着四五十亩砂糖桔。大伙吃着清甜的砂糖桔,挨着电暖炉,闲话家常,其乐融融。亲朋戚友的来访,为山间带来欢声笑语。
新春佳节,除了常规的森林巡护工作,岳山林场还会抓紧时机进行森林防灭火的宣传。场长谭永盛告诉记者,每隔一两年,林场都会借着新春佳节,为附近村子的村民送去数百副春联,同时举办森林防灭火宣传活动。“不要以为护林员只需要和木头打交道,山情、林情、社情,每一个护林员都得熟悉。林场的安全有赖周边群众的共同维护,如果连自己巡护的山林附近的村子都不熟悉,那就是一个不及格的护林员!”场长斩钉截铁地告诉记者。
生于1981年的刘强兴是农场年龄最小的护林员。随身携带的林业北斗巡护系统显示,大年初三一早,他已经完成了将近五公里的巡逻。“森林防灭火工作的重要性不分节假日与否,我们都习惯了以林场为家。”刘强兴淡淡地说道。据了解,像刘强兴一样,岳山林场的护林员大多来自离林场不远的蓝钟镇。他们深谙,守护林场,就是守护自己的家园。“林场的人们自给自足、自得其乐、勤劳能干,如山林水草一样质朴无华。”谈笑间,林侯弟的姐夫,在广州土生土长的周志雄感叹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