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日报记者 王永强
冬日的阳光温暖而详和。日前,记者随同省农科院肇庆分院和市农科所的农技专家、科技特派员们来到四会市威整镇的部分农业种植企业,指导冬季蔬菜种植和农田保养工作。
在四会同乐农业有限责任公司的蔬菜种植基地,负责人邓群娣此时正带领着十多名村民在田间忙着采摘新鲜的花椰菜心。“这批花椰菜心是广州一家星级酒店发来的订单,交付日期紧、品相要求高。”邓群娣一边介绍一边指挥村民把品相不佳的部分挑选出来。
“今冬种了30亩的花椰菜心,一亩2000多株,平均每株产量在3斤以上。按照订单收购价1.5元/斤计算,亩产值近万元。”邓群娣开心地告诉记者,除此之外,基地还种植有百香果、辣椒、莴笋、秋茄等作物,总面积约400亩,全部都是订单式农业模式。除辣椒、百香果外大部分作物长势都非常喜人。
“辣椒和百香果是因为前段时间气温骤降导致了作物临时进入休眠状态,目前较好的应对办法是增加水肥,加强管护。”同行的市农科所农技专家、科技特派员李霜霜在察看过现场后叮嘱说,冬种蔬菜一定要注意防寒保暖,密切关注气候变化,防止农作物冻伤。谈及春节后的春播工作,省农科院水稻所研究员卢德城和资环所博士李奇建议邓群娣继续按照订单农业的模式,扩大种植面积,同时注重发展以采摘、观光、农事体验为主的农旅结合项目。驻威整镇工作队的相关人员也建议邓群娣充分规划利用好2000亩的山地,发展观光农业。
“我打算春节后再流转一批农田,种植水果玉米等特色作物。”邓群娣信心满满地表示。之后,工作队又来到附近的四会市华亿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利用水田垦造项目种植了近2000亩的优质香稻,但近期遇到了销售难题,目前正在驻镇工作队的帮助下进一步扩大销售渠道。“水田垦造项目一定要加强土壤检测,防止出现重金属超标的问题。”卢德城和李奇告诉企业负责人陈火森,种植优质香稻是发展特色农业的一个可行项目,目前华亿农业遇到的销售难题是企业对市场调研不足、品牌影响力弱、生产加工粗放等导致的。专家们一方面建议他进一步完善农业种植、加工、销售的产业链条,一方面加大品牌培育,重新设计包装,充分利用市、镇的扶持政策,打造地理标志产品,提升香稻的品牌附加值。同时,专家们还建议华亿农业发展观光农业,种植彩色稻、油菜花等作物,打造千亩农事体验基地。同行的驻镇工作队也承诺将在今年投入20万元帮助其新增一台稻谷烘干设备。
“有了你们的支持和帮助,我们对接下来的农业种植项目充满了信心。”邓群娣和陈火森感激地对农技专家和科技特派员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