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高要区新桥法庭:“三管齐下”推进诉源治理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核心提示: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人民法庭处在服务群众的前沿,为当好基层治理的“前哨岗”,高要区新桥法庭创建“法融村居”工作品牌,以特色普法、深入源头、多方联动“三管齐下”,构建集“预防、过滤、化解”于一体的诉源治理工作机制,建设法治乡村,助力乡村振兴。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人民法庭处在服务群众的前沿,为当好基层治理的“前哨岗”,高要区新桥法庭创建“法融村居”工作品牌,以特色普法、深入源头、多方联动“三管齐下”,构建集“预防、过滤、化解”于一体的诉源治理工作机制,建设法治乡村,助力乡村振兴。

西江日报记者 刘浩辉  通讯员 冼颖

多方联动,

形成纠纷化解合力

一年前,这里的供电塔项目还因为土地协议纠纷卡在“半路”。如今,项目完工了,电力源源不断地输送到附近的工业园,环村公路也建好了,新桥镇金库村向着乡村振兴大步迈进。

电塔项目建设中期,有村民提出反对意见,他们认为高压电桩占用了村集体土地,项目一度陷入困局。镇政府调解未果,请新桥法庭协助化解。

优化乡村电网路线布局,既是经济项目也是民生项目,新桥法庭庭长游兴华说:“要发展,也要民心,纠纷必须妥善解决。”

法庭遂启动府院联动机制。在区政府的协调下,法院、司法局、镇政府、村委会等共同参与解纷,法官四次进村实地勘察并多方了解情况,一边快速查明事实,一边从乡村建设、经济效益、法律规定、诚信原则等方面做群众工作,并帮助村民解决项目施工后交通不便等问题。

最终,双方顺利签署调解协议,项目顺利推进,供电部门也为村民新修了一条宽敞的环村公路,彻底解决村民的出行问题。

近年来,新桥法庭积极与辖区政府、妇联、司法所、派出所、交警中队等相关部门联动,整合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资源,不断完善府院联动、诉调对接工作机制,及时回应群众诉求,努力化解基层矛盾纠纷。

“有了法官的业务指导,我们调解也更有底气。” 新桥镇综治办的工作人员表示,“调解成功后可以去法庭进行司法确认,调解不成的,也能进入诉讼程序,让法庭判决,群众也更加放心了。”

深入源头,

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初始

“走,我们去瞧瞧。”这是新桥法庭法官常说的一句话。他们总说,不到实地走走,就不了解群众诉求。

去年三月,陈某拿着几张照片和宗地图,到新桥法庭立案,诉称邻居建房导致他的房屋出现裂痕。由于缺乏关键证据,陈某又听不明白需要补充什么材料,立案都成了“难题”。

“那我去你家瞧瞧,看看你说的裂痕。”为了解决陈某的诉求,游兴华带着立案工作人员来到了陈某家中。“法官你看看,他房子挨得那么近,我家这墙肯定是他建房时震裂的。”陈某义愤填膺地说。

游兴华和工作人员用尺子测量裂隙,一毫一厘地仔细查证、鉴定,结果发现裂痕与陈某邻居建房并无直接关系。为了给陈某讲明法理,她便跟他坐在门前的石凳上聊起来,从这起纠纷说到邻里两家的宗亲关系,又聊到以前的相处和各种小事。“远亲不如近邻,你们以前关系那么好,往后日子还长,总有相互照顾的时候。”游兴华从情到理再到法,让陈某了解了证据规则和法律规定,也让陈某渐渐放下了心中的芥蒂。

这是新桥法庭把矛盾纠纷化解在源头、在初始的工作缩影。自创建“法融村居”品牌以来,这样贴心的司法服务不断走进群众,形成纠纷“过滤网”。今年以来,新桥法庭把61宗纠纷化解在诉前,新收案件同比下降9.11%,有效推动无讼乡村建设。

特色普法,

助力法治乡村建设

湾边村是一个依山傍水的古村落,树绕村庄,水满陂塘,让人心旷神怡。今年6月,新桥法院来到这里开展《民法典》普法活动,得知村民们正为一座豪华坟墓烦恼不已。一位村民说:“正好法官来了,刚才说到相邻权、土地使用权的法律,那坟墓占地快30㎡,是不是侵犯集体土地?”其他村民向法官问道:“有法依法,这问题有法律能解决不?”

为了尽快解决问题,当天,法官与镇、村干部一起到造墓人的家中,特意为他上了一堂法治课,村干部也为他提出了合法合理选择墓地的建议。清楚法律后果后,造墓人迅速拆除了坟墓,把土地恢复原状,还原乡村美丽村容村貌。

“村里的很多纠纷,特别是陈年纠纷,大多源于村民的法治意识薄弱,甚至因此引发刑事犯罪。”游兴华说。对此,新桥法庭每年都会整理和分析纠纷类型、特征、焦点,寻找纠纷共性问题,以此拟定普法主题,实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

今年以来,新桥法庭开展法律宣传和送法下乡近30次,提供法律咨询200余次,开展巡回调解、送达普法等20余次,让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观念在乡村逐渐养成。

同时,新桥法庭还定期开展送法进企业、进校园、进工地等活动,通过“订单式”普法,及时为群众送上“法律宝典”,矛盾纠纷由“终端裁决”向“源头防控”延伸。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本网转载的部分文字、图片、表情包、GIF动图等作品素材来源于网络,均为暂时无法找到版权来源,请作者或版权权利人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4.
如本网发布或转载内容涉及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陈先生(电话:0758—2722284)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融媒集团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