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金生
党的二十大作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的决策部署,为我们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科学方法。肇庆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加快建设珠三角核心区西部增长极和粤港澳大湾区现代新都市,需要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坚持量变与质变的辩证统一,实现质和量的有机统一。
一、质的有效提升是量的合理增长的重要动力
质是指经济发展的效率。质的有效提升要求提高经济效益、优化经济结构。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但这个发展是高质量发展。质的提升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的变革,既包括生产方式的转型升级,也包含新领域新赛道的不断开辟。
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我国加快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从10000亿元增加到28000亿元,居世界第二位,研发人员总量居世界首位。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不断加强,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已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推进高质量发展还有许多卡点瓶颈。非凡十年,肇庆同样取得历史性成就,但面临着内外双重不平衡不协调的最突出矛盾。因此,提质增效成为肇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
党的二十大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科技自立自强能力显著提升,构建新发展格局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取得重大进展。这一目标突显了提质增效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任务。
二、量的合理增长是质的有效提升的重要基础
量是指经济发展的规模。量的合理增长要求保持经济增长、提升经济总量。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首先要有量的合理增长,促进经济社会各领域不断发展。
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我国经济的量实现稳步增长,夯实了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十年来我国经济总量连续跃升,国内生产总值从54万亿元增长到114万亿元,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比重达18.5%,提高7.2个百分点,稳居世界第二位;制造业规模、外汇储备稳居世界第一;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39800元增加到81000元,拥有了全球规模最大、最具成长性的中等收入群体。可以说,量的合理增长为我国经济发展创造稳定的宏观环境,也助力高质量发展成果更多更好惠及广大群众。
经济增长是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基础。鉴于肇庆经济发展所处阶段,经济总量不大,我们必须保持合理增长速度。只有实现量的合理增长,才能做好“六稳”“六保”任务;只有把经济蛋糕越做越大,才能稳住经济大盘。当然,高质量发展不是简单的量的扩张,而是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三、质和量有机统一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高质量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辩证统一,要把经济发展的质和量有机统一起来,贯穿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过程,通过质的有效提升引领量的合理增长,同时通过量的合理增长支撑质的有效提升。
一是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是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的主战场。坚持制造业当家,既要稳住传统制造业基本盘,多措并举保持传统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促进传统制造业提升改造,提高传统制造业的生产效率。同时,着力推动新型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强化先进制造业对实体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兼顾经济量的增长动能和质的提升潜力。
二是正确处理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关系。夯实产业发展基本盘是高质量发展的前提,经济发展任何时候都不能脱实向虚,始终以实体经济为基础。同时,要处理好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的关系,发挥数字经济赋能作用,进一步增强实体经济发展韧性,提升数量持续增长的硬实力与培育质量持续提升的软实力。
三是积极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要主动参与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更好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的节点城市;充分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的堵点淤点,建设现代化流通体系;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扩大高水平开放,主动参与双区建设、两个合作区建设;坚持产业强市、制造业优先,建好大型产业集聚区,做大做强新能源汽车等“主导+特色”产业,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要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改革,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四是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完善公共安全体系,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要不断提升市域社会治理水平,坚决守住城市安全发展底线。要以创建全国首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为契机,以防范化解社会矛盾风险和公共安全风险为突破口,完善市域社会治理制度机制,创新市域社会治理模式,有效提升市域“防风险”与“强服务”能力,夯实全市长治久安的坚实基础。
(作者系西江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