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乐农耕文化园里,立在稻田中的稻草人。西江日报记者 潘粤华 摄
西江日报记者 潘粤华
通讯员 刘潜 张磊
充满童趣的稻草人,生机勃勃的连片田野,七色彩虹点缀的小桥,鲜花铺设的栈道,科普罗氏虾的展示馆……走进位于高要区莲塘镇荔枝村的哈哈乐农耕文化园,乡间如画风光映入眼帘。
这是高要莲塘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的一个缩影。今年,高要区在莲塘镇串珠成链,连点成线,重点打造全长约12公里的“龙腾莲塘,凤翔神山”乡村振兴示范带,沿线的波西村、荔枝村、察步村等8条村庄结合自身实际挖掘产业、文化、旅游等资源,打造农文旅特色品牌,带动乡村经济蓬勃发展。目前,该示范带的重要节点建设、产业振兴方面成效初显。
波西村是高要著名的罗氏沼虾产业基地。该村现有2000多亩虾塘,年产值约5000万元,近5年来村集体经济收入超500万元。今年,波西村引入了智慧养虾项目,建成了罗氏虾全产业链数字化大数据平台示范基地。佛山市高明区驻莲塘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队长、莲塘镇党委副书记朱晓峰介绍,项目利用产业互联网模式和数字化手段,打造莲塘罗氏虾标准化、规范化产业体系。
“打开手机App,虾塘产量、水质指标、用料投药等生产数据一目了然。每亩虾塘设有监控摄像头、水质监测仪、增氧控制等设备。二维码扫一扫,每亩虾塘面积、养殖品类等溯源信息清清楚楚。”波西村虾农林志恒的101亩虾塘是智慧养虾项目的试点,通过这个数字化平台,他能够精准判断虾塘水质状况,调节PH值、投料喂药、增减水量,更加切合虾的生长情况。
“今年7月开始智慧养殖,之前每亩虾塘产量300斤,如今增至600斤,收入翻番,而且还节省了人工成本。全年预计节省10万元的人工成本。”林志恒说道。
“云”养虾技术为以科技力量助力波西村罗氏沼虾养殖乡村产业发展壮大。而荔枝村则借助哈哈乐农耕文化园项目落户,深挖广府文化底蕴,打造特色景点,提升人居环境,使古老的村落重焕生机。莲塘镇荔枝村党总支部书记孔令聪告诉记者,农文旅产业拓宽了农村群众的增收途径,推动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下一步,将把荔枝村的村堂文化、古村文化推广出去,同时继续盘活闲置地,引入更多农业合作社,带动更多农民增收致富。
“文化园以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元素来打通一二三产业。我们还会在研学、游玩、饮食文化等各个环节植入罗氏沼虾元素,如推出罗氏沼虾预制菜、养虾钓虾体验项目等,带动周边虾农增收。”哈哈乐农耕文化园运营总监魏伟文告诉记者,文化园(一期)的各项工作在有条不紊地开展,预计在明年春节前开放。
乡村振兴示范带的芳香果廊、古镇新风、花润驿站、神鸟天降等8景悉数亮相,沿途道路“白+黑”工程,沿村风貌提升、旅游公共服务设施等项目正加紧施工。示范带沿途的8条村庄里精致的小景观随处可见,村道巷道干净整洁,休闲设施升级完善,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成效显著。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