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桂村积极因地制宜、因节播种,果蔬基地蔬果种类丰富多变、蔬果产出稳步提高。 西江日报通讯员供图
西江日报记者 吴映霖 通讯员 黄小凤
“村集体没有土地,农业发展不起来,集体经济提不上去。”过去,提到发展村集体经济,三桂村党支部书记刘金玉总有些无奈。近日,记者从四会市获悉,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党员群众增收致富,四会市地豆镇三桂村坚持党建引领、党群同心,全体党员商量问题对策,村支部支委决定规划方向,最终实现有“地”制宜,推动发展农业产业。
“提问题、听建议、商对策、定方向”,三桂村多次以此流程开展党员大会,探讨如何解决本地农业发展瓶颈问题,最终得出“首先需要土地”统一结论。土地是发展农业的基本,有了土地,村集体经济才能快速“生长”。据悉,三桂村当地多山地丘陵,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村民陆续外迁,没有足够的土地发展农业。
为破解“无地”难题,三桂村党支部发动党员群众,物色“物美价廉”的优质土地,在经过党员群众多次实地考察、检测后,最后选中了位于水车村委会小东村的一块交通便利、建有平整机耕路和通畅排洪渠等农耕基础设施、连片近140亩的荒地,并通过异地承包流转土地,计划在这140亩荒地打造属于三桂村的一片蔬果基地。
随后,三桂村党支部党员干部入户动员,召开村民会议,耗时一个多月后,终于取得全体村民赞同,以每年超11万元的土地租金与小东村签署了土地承包协议,成功流转过来140亩分散属于不同自然村的连片土地,实现发展村集体农业产业的第一步。
有了土地,怎么因地制宜,怎么种、种什么?是三桂村党支部下一个难题。三桂村党支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动员党员干部集思广益,并一项项讨论、决定、实施党员代表意见建议。在之后的数日里,三桂村的党员干部还纷纷下地务农,从播种到育苗、结果,看着流转来的
土地上蔬果逐渐长大成熟,亲身体验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发展过程。“以前看到西瓜烂了,我只是把西瓜丢了,现在看到田里的西瓜被老鼠咬了一口,我的心就非常难受。”三桂村党支部委员范丽丽感叹道。
为确保未来收获的农业果实能切实为村民增收致富,三桂村党支部还组织党员群众前往清远市及邻近兄弟镇,参观学习先进的种植技术要点、产业规划发展经验等。与此同时,在佛山市驻地豆镇帮扶工作队的牵线下,三桂村党支部成立的四季园合作社还与广东省悦农湾农产品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协议,采取“统一收购、统一包装、统一技术指导”的销售模式,形成“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新模式。
此外,三桂村党支部还积极争取上级政策帮扶,获得2022年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项目资金30万元,计划用于果蔬基地开荒和建设基地水肥药一体化喷灌设施系统,减少人工浇灌的工作量以及节省资源,实现智能种植一体化。
自项目计划发展以来,三桂村始终坚持党建引领,以党支部为主阵地,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推动蔬果基地蓬勃发展。据悉,期间三桂村党支部共召开党员大会等大大小小会议共16次,研究讨论村集体经济发展问题,统计收集分类问题建议28条,开展乡村振兴主题党日活动3次,共86名党员干部、本村乡贤、村民群众参与到果蔬种植志愿活动中来。
当前,在三桂村果蔬基地中,第一批果蔬反季节西瓜、秋葵已有收成,收获来反季节西瓜20吨、秋葵5吨,并且第二批果蔬枸杞、西蓝花已陆续播种。三桂村积极因地制宜、因节播种,果蔬基地蔬果种类丰富多变、蔬果产出稳步提高,预计每年可实现村集体经济可分配收入31万元。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