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日报记者 杨永新 通讯员 植东林
9月26日凌晨,在高要区金利镇金龙大道,某宵夜档厨师陈先生下班后,驾驶摩托车回家。虽然街上行人稀少,但他始终做足了安全措施,戴头盔、按车道行驶、不闯红灯等等。这些是驾驶员本要遵循的交通规则,但对陈先生来说做到这些已是很大的进步。“以前我交通安全意识淡薄,不戴头盔、乱闯红灯,现在受到了教育,不但自己要做好,还要时刻提醒身边的人要遵守交通规则。”他说道。
陈先生的变化,是高要各部门对金利镇交通安全环境有力整治的一个写照。金利镇是高要区副城区,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圩镇存在车辆无牌无证、驾乘摩托车和电动车不戴头盔等交通违法问题,且交通事故多发,今年被市公安局实行挂牌整治。
“痛定思痛。我们不逃避,不推卸责任,坚决加大力度整治,尽快摘牌。”高要交警大队相关负责人介绍,从今年下半年开始,高要公安分局研究制定了专项行动方案,高要公安分局主要负责人一线指挥整治工作,从高要交警大队抽调30人、巡警15人组成整治专班,协助当地开展整治行动。
“多部门联动,从源头治理。”高要交警大队金利中队相关负责人说。金利镇市场监管部门对该镇生产、销售摩电车辆的企业开展巡查摸排,处罚违规销售不符合新国标电动自行车、燃油助力车的商家。“现在店里卖的电动车都符合国家标准。”金利圩镇某电动自行车销售店店主赵先生说道。
金利镇各个摩托车维修点人员,对于前来维修的无牌无证的摩托车或电动自行车,几乎都一致拒绝。这是当地发改、交通等部门督促、引导的成果。在金利镇加油站,如果摩托车司机不戴头盔,员工也不会给车辆加油。“这一招效果很好,如今来加油的司机都戴了头盔,变化太大了。”金利镇中石化加油站的一名员工高兴地对记者说道。
不仅如此,当地交警、教育等部门还深入学校,对师生开展摩电交通安全教育,不断增强其安全意识。“通过视频抽查发现,摩电驾驶人佩戴安全头盔率达80%以上。我们将继续加大力度教育和查处。”金利交警中队负责人说。
在执法力量上,交警联合巡警、派出所、镇(街道)综合执法等,严查酒醉驾、超限超载、超员载人、逆行、不按交通信号规定通行等违法行为,形成强大声势和持久震慑力。“以前提到金利的交通环境,不少人都摇头。如今发生了巨大变化,全镇的交通秩序大为改善。”金利镇居民罗先生感到很欣慰。
在严格执法的同时,高要交警继续优化服务管理,推进“放管服”措施落地。如实施群众申领摩托车驾驶证6项便民利民服务措施,推进驾考、审验“下乡进村”等工作;完成金利镇摩托车驾驶员全科目考场和机动车检测点建设和投入使用,有效畅通摩托车驾驶证申考渠道,解决边远村子群众“考证难”问题,仅今年就有近300名群众就近考取了摩托车驾驶证。
相关部门在金利镇摩托车、电动自行车销售点,推行摩托车“带牌销售”服务,进一步简化上牌流程,切实解决群众“上牌难”问题。目前金利19家摩托车销售点、21家电动自行车销售点全部实现“带牌销售”,无牌无证摩托车、电动自行车上路情况得到明显改善。
经过多部门多方努力,最近,金利镇顺利摘下交通问题这块“牌子”。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