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四会地豆探索人大代表联络站新模式 “联络站+乡村振兴”助力农业产业发展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西江日报记者 肖桂芳 通讯员 梁珊珊 李东清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四会市地豆镇是农业大镇,近年来,在上级人大的指导下,该镇人大紧扣乡村振兴总要求,积极探索“联络站+乡村振兴”新模式,建设具有助农特色的地豆镇人大代表助力农业产业发展联络站,切实发挥人大代表模范带头和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地豆镇农业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打破选区搭建平台

助推撂荒地复耕复种

在肇庆市、四会市人大常委会的指导下,地豆镇人大围绕该镇农业产业规划,打破人大代表选区界限,将12位具有种养特长的人大代表聚集起来,组建具有助农特色的人大代表助力农业产业发展联络站。助农代表联络站突出涉农属性,进站代表均是种养大户,在推动当地农业产业发展中具有明显的示范带动作用。一方面,进站代表身体力行,积极响应党委政府号召,立足自身产业实际,带头流转承包土地,扩大经营规模,为推动撂荒地复耕复种、提升当地农业产业水平作出自身贡献。另一方面,进站代表主动深入各村(居)委会和村民家中,大力宣传土地流转承包、种养补贴、土地集约利用等农业产业政策,动员鼓励、帮助农户发展种养产业。据统计,仅今年以来,助农代表联络站的12位进站代表就带头流转土地1000多亩,解决200多人就业,同时带领20多位农户参与种养,流转土地900多亩,创造农业产值达2000万元,有效推动地豆镇农业产业规模壮大,促进农业产业质量提升。

创新代表履职方式

深入一线助力农业发展

在组织进站代表开展走接访选民群众、学习培训以及履职交流等履职活动的基础上,地豆镇助农代表联络站紧紧围绕助力农业产业发展这一设站宗旨,组织进站代表开展助农培训、送技下田、直播助销等活动,进一步拓展代表履职形式,推动农业产业发展。

今年3月份,联络站抓紧春耕契机,组织进站代表分片区到田埂地头、蔬果花卉种植基地、禽畜养殖基地等,调研全镇种养产业发展现状,宣传春耕种植重要性,听取种养户意见建议,现场指导春耕种植工作,并帮助解决种养户反映的困难和问题。塔崀村的潘大嫂放养的走地鸡食欲大减,并伴有伸脖、张口、打喷嚏等病症,尝试多种土办法治疗均无效。在潘大嫂一筹莫展之际,助农联络站进站代表、彩玲养殖场负责人严彩玲到塔崀村开展送技下乡活动,得知情况后立马到潘大嫂的鸡棚了解情况,凭借多年的养殖经验,严彩玲判断鸡群患上了一种比较少见的呼吸道感染疾病,这类疾病易在鸡群之间传染,一不留心就会全体感染,导致鸡群死亡。在找到病因后,严彩玲代表主动联系相熟兽医,帮助潘大嫂的鸡群配药治疗,并指导潘大嫂对鸡棚进行卫生消杀。在人大代表和兽医站医师的通力协助下,潘大嫂的鸡群逐渐痊愈。看到活泼好动的鸡群,潘大嫂逢人就说人大代表既耐心又热心,解决了她的燃眉之急,保住了她一家人的收入,是真正的贴心人。

打造特色小菜园

助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也是代表助农联络站关注的重点。在参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调研活动期间,代表发现由于青壮年外出务工,劳力不足,不少自然村屋前屋后闲置地杂草丛生,不仅滋生鼠虫影响环境,也造成土地浪费。为解决这一问题,进站代表结合农村实际,提出采用“认种”的模式,打造特色小菜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建议。为推动这一建议得到有效落实,联络站副站长、塔崀村支书李志中带头在塔崀村试点推行。

考虑到当前农村劳动力有限,进站代表联合村委干部,对闲置地进行统一平整和开垦,解决群众有心种菜、无力开垦的担忧。开垦后的闲置土地由村委会逐一进行登记,按照群众自愿原则,综合考虑群众年龄及劳动能力、居住地住宅与小菜园距离等各种因素,动员在家村民认种小菜园,并对认种情况进行登记造册。在李志中代表的带领下,责任认种小菜园模式得到广大村民的认可,截至2022年7月,塔崀村共计整理出小菜园面积20亩,已有45位农户参与责任认种,闲置土地上种下了冬瓜、玉米、油麦菜、豆角、黄豆、西瓜等应季蔬菜瓜果。

“以前村里杂草多,我们走在路上都怕有蛇虫,现在好啦,各家各户都认种村委会整理出来的小菜园,没了杂草,多了瓜果蔬菜,我们住得也舒适多了”,塔崀村李阿姨对认种小菜园模式给予大大的点赞。

联络站站长、四会市程晖蔬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社长程志坚表示,“作为四会市首个以‘联络站+乡村振兴’模式建立的人大代表联络站,我们将切实发挥好进站代表的作用,努力把代表联络站建设成为‘联系农民、服务农民、倾听民意’的重要平台和载体,为推动地豆镇农业产业发展多作贡献。”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本网转载的部分文字、图片、表情包、GIF动图等作品素材来源于网络,均为暂时无法找到版权来源,请作者或版权权利人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4.
如本网发布或转载内容涉及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陈先生(电话:0758—2722284)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融媒集团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