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日报记者 杨丽娟
今年71岁的张文慧是端州区名城星岸的一名业主,她的“节俭经”是刻在骨子里的。洗衣机排出的清水接来冲厕所,洗菜水用来浇花,每次出行能不坐私家车的,就搭公交车或步行。去年,我市大力倡导垃圾分类后,她率先学习相关知识,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成为垃圾分类的榜样。
记者见到张姨时,她正将垃圾分类投放到小区的垃圾分类集中处理点。“这些是菜梗、鸡骨、鱼骨,属于厨余垃圾,要投放至厨余垃圾桶;这是平常收集的瓶子,可以回收,投放至可回收垃圾桶;这是生活中产生的垃圾,投放至其他垃圾桶。”张姨对记者说道,很多人觉得垃圾分类麻烦,其实并不麻烦。在家里先用买菜使用过的塑料袋分类装好,既能充分利用垃圾袋,又能把可回收垃圾变废为宝,一举多得。
谈到垃圾分类,张姨滔滔不绝。她说:“垃圾分类是利国利民的好事,这是作为一名公民应尽的责任,你住在这个小区,你就有责任把小区建设得更加美好,自己住得也舒服。”她的思想和做法也影响了孙女,今年5岁的孙女已学会垃圾分类,成为小区里垃圾分类的小小“宣传员”。
出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张姨,从小缺吃少穿,养成了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即使现在生活富足,依旧不改这一优良传统。她告诉记者,在日常生活中,她会把洗衣机第二次、第三次脱的水接到桶里,用于冲厕所。平常洗菜、淘米的水也会收集起来,用来浇花。热水器出热水前的冷水虽然不多,她也会装起来冲厕所。
张姨告诉记者,此前她居住在鼎湖,认识了不少老友,如今每次过去,她都会搭乘公交车,平时出行能走路的就不坐车,能坐公交车就不坐私家车。绿色低碳出行,还能锻炼身体。
她还跟记者分享了一件暖心事。在鼎湖居住时,她与一名环卫工相熟,当她知道环卫工每天出很多汗,要换三四套衣服,她询问对方是否介意穿她送的衣物,对方欣然接受后,她就把不穿的衣服清洗干净,送给环卫工。环卫工一直很感激,每年过节都会打电话或发信息问候她。
“能不浪费的就不要浪费。”张姨说,现在她也会把一些不用的衣物清洗干净,投放到衣物回收箱里。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