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德学校学生参观垃圾分类展厅。
文/图西江日报记者 严炯明
肇庆市城区共87所学校已实现城区校园垃圾分类全覆盖,其中5所被评为省级校园垃圾分类教育基地。3月25日,记者来到省级校园垃圾分类教育基地之一的肇庆市颂德学校,了解其创建好点子。
当天在颂德学校,几位学生在课间欣赏垃圾分类宣传展,包括学生制作的手抄报、利用可回收物制作的各式工艺品。据悉,该校美术科组每学期都会组织学生制作相关手工艺品,让学生加深对垃圾分类的认识。
“我们的教室、走廊都不设垃圾桶,取而代之是学生自带环保垃圾袋以及班级自制环保垃圾桶。”颂德学校副校长朱新德介绍道。记者来到七年级1班看到,学生们将自备垃圾袋挂在桌子一旁,用来装可回收物和其它垃圾,班内用纸皮箱制作了一个可回收垃圾桶。学生们会在“课前一分钟”主动收拾座位周边环境,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据悉,颂德学校形成校级、年级、班级三级立体化垃圾分类管理模式,利用国旗下讲话、宣传栏、班会活动等对师生进行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工作,提升垃圾分类知晓率与参与率。学校还将垃圾分类基础知识融入生物、化学、语文等学科的课堂教学。“和教学融合能让学生对绿色环保观念、环境保护观念有更深认识和理解。”朱新德说。
该校还提倡家校共建,发挥“小手拉大手”作用,让学生向家长宣传垃圾分类知识。八年级学生邓诗颖告诉记者,她在家里也协助家长做好垃圾分类工作,“爸妈没把厨余垃圾做好分类,我也会提醒他们。”学校还将邀请垃圾分类做得好的学生家庭来到校园现场分享经验。
根据《肇庆市推进校园垃圾分类工作方案》,我市各学校多措并举,依托课堂教育、校园文化宣传、社会实践等平台,把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和处理知识纳入学校教育和社会实践内容。“我们还将生活垃圾分类纳入校本课程或德育课程,每学年开学季在‘开学第一课’活动中体现垃圾分类内容。”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肇庆市中心城区学校2022年校园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已印发,将继续夯实垃圾分类教育基础。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