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供销再生资源回收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将回收的输液瓶(袋)打包封装。
文/图西江日报记者 潘粤华
肇庆垃圾分类工作有了新成果。近日,记者从肇庆市供销社获悉,该社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去年全力推进输液瓶(袋)回收工作。截至目前,其下属企业与市内45家医疗机构签订输液瓶(袋)回收业务协议,去年至今回收输液瓶(袋)共120吨。
2020年,广东下发《关于开展医疗机构废弃物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进一步规范输液瓶(袋)回收工作。根据文件精神,我市商务、卫健、供销等多个部门随即开展相关工作。
“我们公司于2020年6月成立。在2020年12月获得肇庆市卫健局、肇庆市商务局公示资质后,开展医疗机构输液瓶(袋)的回收业务。”邓铭明是肇庆供销再生资源回收有限公司负责人,其公司是肇庆市供销社下属企业,负责可回收物分类收运处理和大件垃圾处理工作。
邓铭明介绍,目前公司已经和包括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肇庆市皮肤病医院、鼎湖区人民医院、鼎湖区中医院在内的45家医疗机构签订了输液瓶(袋)回收业务协议。“我们在去年1月正式开展回收工作,至今回收输液瓶(袋)共约120吨,塑料和玻璃约各占一半。大型医疗机构的话,每星期上门回收1到2次,小型医疗机构如诊所,一般是达到一定数量后再统一上门回收。”邓铭明说,双方会保留联单完善台账。将输液瓶(袋)运回公司后,工作人员还会进一步仔细检查,确保将塑料瓶和玻璃瓶分开封装。
“我们会将回收的可再生物资供应给下游有资质的厂家,进行循环再生利用。”邓铭明告诉记者,以往,不排除有部分医疗机构擅自将输液瓶(袋)这类医疗机构废弃物,供应给不符合资质的单位或个人处理。这不仅难以确保废弃物得到有效妥善、符合国家标准的处置,而且难以监管和溯源。他说:“如今统一将医疗机构废弃物交由通过政府资质审核的企业处理,监管可控、有效、安全,还促进了可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健康良性发展,社会效益和环保效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后勤部主任李么琴表示:“去年4月,我们医院和肇庆供销再生资源回收有限公司签订了协议,至今回收工作开展得比较顺利。”她认为,双方合作后,医院的输液瓶(袋)等医疗废弃物的管理工作相对更规范。她还建议,双方的合作可以进一步细化、完善,“比如可以研发一个APP软件进行数字化管理,将每次回收物的重量、种类等信息上传到这个平台,这样更透明、规范、便捷,更有利于管理。”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