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日报记者 陆志锋 通讯员 赵祖轩
创新人才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要加快创新人才集聚,积极参与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未来,肇庆的人才工作将如何开展?将出台哪些举措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住、发展好?近日,记者采访了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江伟文。
“人才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资源。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加快创新人才集聚,积极参与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一体推进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实施更有吸引力的人才政策,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住、发展好。这对我市人才工作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要求,也为广大人才带来良好发展机遇。”江伟文表示,全市组织系统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自觉把人才工作放在全国、全省、全市的大势大局中来考量,继往开来、乘势而上,埋头苦干、勇毅前行,为肇庆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坚强人才保障。
“我们将着眼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优化实施‘西江人才计划2.0’系列政策,着力引进外地人才、培育和留住本地人才,推动形成产业集聚人才、人才推动产业的生动局面。”江伟文说,全市组织部门将突出目标所向,更大力度推进大湾区人才高地建设。围绕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的战略部署,突出“湾区所向+肇庆所优”,紧扣我市产业强市“个十百千万”工程和“4+4”领域,抓紧制定出台新时代人才强市实施意见和“西江人才计划2.0”及相关配套政策,着力构建更加开放、务实的人才政策体系,建立以信任为基础的人才使用机制,给特殊人才以特殊政策,让人才创新创造活力竞相迸发。完善“一把手抓第一资源”机制,在各级党委(党组)推动实施“人才工作书记项目”,压实“一把手”抓“第一资源”责任;完善多元化的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开展“自主认定人才示范企业”建设,加快建立以“品德+能力+业绩”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完善柔性引才用才扶持机制,鼓励用人主体用好用活“候鸟专家”“周末工程师”等柔性人才。
产业是支柱,人才是关键。肇庆产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大力培育引进各类高素质产业人才。江伟文表示,全市组织部门将突出产业所需,更大力度引育“高精尖缺”人才。一体推进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聚焦产业发展精准引育人才,力争五年内新引育博(硕)士研究生超5000名、高技能人才超30000名,推动人才向产业振兴一线集聚。实施西江创新创业团队和领军人才倍增计划、本土高层次人才倍增计划,着力引进培育一批海内外高水平创新创业团队和领军人才以及各领域的高层次人才,集聚博(硕)士研究生、高技能人才、外地本地毕业生等各类青年人才落户肇庆创业就业。大力实施“高层次后备干部人才引育计划”,引进一批博士配备到市直党政主要职能部门以及各县(市、区)、功能区,加快推动市高层次人才培养发展中心正常运作。充分利用我市近30所高校、中职学校和技工学校,在校学生近20万人等人才资源优势,通过精准对接及有效服务,涵养留住本地人才。着力为各类人才搭建干事创业的平台,让有真才实学的人才英雄有用武之地。
种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江伟文表示,全市组织部门还将突出人才所盼,更大力度提升人才服务保障水平。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持续推进“千干访千才、纳智解难题”活动,不断提升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工作水平。加强人才综合服务保障体系建设,为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不同地域的人才提供精准化、个性化服务。推进人才工作信息化建设,在高规格建好“一站式”人才服务窗口的基础上,结合“数字政府”建设,推动市级相关人才待遇“免申即享”改革。全面实施“人才绿卡”制度,打造人才咖啡暨人才驿站(岩前)示范区等高质量人才服务平台,组建人才服务工作专班,努力为各类人才提供更便利更优质的服务,真正形成重才、爱才、用才、敬才的人才工作氛围,让肇庆成为各类人才创新创业、实现梦想的热土。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