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三个转变”实现重心下移解民忧——肇庆市信访局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核心提示: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肇庆市信访局坚持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作为深化“阳光信访、责任信访、法治信访”的具体举措,通过创建“人民满意的信访窗口”品牌效应,以“三个转变”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昐问题,全力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西江日报记者 刘浩辉 通讯员 欧志强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肇庆市信访局坚持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作为深化“阳光信访、责任信访、法治信访”的具体举措,通过创建“人民满意的信访窗口”品牌效应,以“三个转变”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昐问题,全力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今年共收到信访群众赠送的锦旗7面,感谢信1封。

由被动受理转为主动梳理

促进信访矛盾纠纷排查处理

“我真的太高兴了,没想到我最急最愁最盼的事,市信访局帮协调解决了。”广西籍个体户吴女士脸带笑容地说,“我购买了端州城区的一间商品房几年了,因楼盘开发商原因一直未能办理房产证,加上小孩今年入学积分不够,眼看小孩入学报名注册马上开始了,就在心急之时接到市信访局电话通知我参加协调会,结果小孩入学事情没问题了!”

市信访局依托镇(街)村(居委)信访维稳工作网格员,坚持每日排查、信息收集等多元渠道,把群众信访诉求化“被动响应”为“主动出击”,有效拓展信访矛盾信息梳理收集渠道。重点针对敏感时段,加强对辖区范围内不稳定因素的排查梳理,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触角前移,及早发现潜在的不稳定因素,将各类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

此外,该局通过采取日常排查、定期排查、专项工作排查等方式,将群众反映较为强烈的,可能引发集体上访和极端事件的信访诉求作为重点,第一时间向属地党委政府和责任部门,以市信访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的名义发送“信访未萌状态提醒函”,明确调处要求。今年以来,共发出“信访萌芽状态提醒函”23封,促进了接访关口前移,调处工作在前,推动了接访制度改革创新。

由开门接访转变为巡回下访

努力把工作做到群众家门口

四会市东城街道居民吴大叔说:“我在购房收楼时与开发商产生了一些纠纷,本来打算到四会市信访局去信访的,听说该局来基层开展联合接访活动,就一早过来反映情况。”

为及时、妥善解决群众信访诉求,维护社会稳定,2021年6月2日,肇庆市信访局以信访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名义印发了《肇庆市县级信访部门巡回接访工作制度(试行)》,在全市范围内建立县级信访部门巡回接访工作制度,由信访部门牵头通过每月至少1次定期巡回接访、根据实际情况临时巡回接访和主动上门走访等形式,到村(社区)开展接访,主动把信访服务送到群众的家门口,集中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信访突出问题,实现了“关口前移抓信访、重心下移解民忧”。

据了解,自巡回接访活动开展以来,各县(市、区)共巡回接访群众121批262人次,其中定期接访75批155人次,临时接访29批67人次,主动进村(居、社区)接访40批70人次。收集信访信息89条,解决群众信访诉求62宗,其中现场解决群众诉求36宗,切实打通了服务信访群众“最后一公里”,得到了群众的充分肯定。

由简单交办转变为问责督办

压实工作责任推动问题解决

“简单交办”指的是一些部门只按程序进行了交办,至于办理质量、结果如何跟踪督促不到位,这体现了对待信访问题不够重视,信访工作受理“雷声大”、办理“雨点小”的情况。一些信访问题之所以从小问题演变成久拖不决的问题,一个共同原因就在于,信访办理督查落实不到位、责任主体落实乏力。为此,肇庆市信访局以“重实干、敢担当、善作为”为落脚点,强化问责督办,努力推动群众信访事项的有效解决。

今年8月9日上午,四会市城中居民严某某等5名村民代表反映,四会市某塑料加工场,污水横流污染土地,臭气刺鼻难闻,在当地反映多次均未得到有效解决。

接访当天,肇庆市信访局在按程序交办后,随即召集了四会市相关事权部门召开工作协调会议,明确责任,商讨调处措施,并开展专项跟踪督办,使该信访事项在5天内得到了妥善解决。

“市信访督查专员和市信访局领导班子成员分别率领专项信访工作督导组,到市直部门和各县(市、区)对交办的信访案件进行专项督导,坚持把‘简单交办’变为‘问责督办’,重点案件办结率100%。”肇庆市信访局负责人黎晓说。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本网转载的部分文字、图片、表情包、GIF动图等作品素材来源于网络,均为暂时无法找到版权来源,请作者或版权权利人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4.
如本网发布或转载内容涉及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陈先生(电话:0758—2722284)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融媒集团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