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日报记者 张苑卉 通讯员 宁组宣
暑假期间,经改陈布展后,重新开放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粤桂湘边纵队纪念馆迎来了一批批的参观游客。“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我便趁着暑假到红色旅游景点参观学习,更好地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刚成为党员的大三学生林芮告诉记者,纪念馆内一个个鲜活的例子,让她更深入地了解到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
广宁是广东省重点老区县,也是西江地区建立最早、时间最长的革命老区,这里成立了西江地区第一个党支部、第一个县级农会组织、第一个县级委员会和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府。西江地区农民武装斗争的第一炮在广宁打响,粤桂湘边纵队司令部设在广宁,红色资源非常丰富。广宁县坚持把红色资源转化为教育资源,着力打造优秀党员教育基地,赓续红色血脉,用党的伟大奋斗历程和老一辈革命家的优良传统激励广大党员干部不忘初心使命,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革命先辈开创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据了解,为了把史料转化为教材,把现场转化为课堂,使红色基因活化为可看、可听、可读、可续的精神食粮。广宁县党史部门、博物馆等单位相关人员多次到四会、怀集、封开、德庆等地收集史迹材料和文物资料,专门聘请专家团队开展“广宁农运及其武装斗争对中国革命的历史贡献”课题研究,同时通过翻阅党史资料、探访革命烈士后代和当地村民等方式,收集整理革命先烈事迹,形成全面的、系统的历史材料,为党员教育基地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通过深入研究,理清史实,为未来活化这些红色资源提供更多材料数据支撑,也让广大党员群众可以更好地学习党史。”广宁县党史部门工作人员表示。
有了系统、详尽的党史资料,如 何活 化 活用?广宁通 过以 点带面,激发红色资源的内在活力。利用省红色村党建示范工程建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契机,投入1800多万元打造南街街道江美村初心堂、农民协会史迹陈列、县委机关旧址等红色景点,逐渐形成红色文化、爱国教育、党风廉政教育三位一体的红色教育格局。同时,在红色精神的引领下,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创新,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走出了一条“红色村”发展新路子。据悉,江美村2020年8月被评为“广东省红色村党建示范工程示范点”,2021年又被选定为组织振兴建设红色美丽乡村省试点村,成为全省首批、全市首个红色村。
此外,广宁县还通过串点成线、连线成面,分类打造具有广宁特色的革命老区红色教育路线,形成“红色资源品牌”。根据不同时期我国革命斗争的重点活动区域,分别打造出中国人民解放军粤桂湘边纵队纪念馆、中国人民解放军粤桂湘边纵队司令部旧址、“红色江美”提升项目(西江农民运动史迹陈列)等不同革命时期事迹的教育基地;根据著名革命人物,分别打造出彭湃旧居、周其鉴故居(纪念馆)、罗国杰故居等基地,为党员干部初心不忘、使命担当构建了丰富的精神家园。
“把红色资源串联起来,不仅能打造广宁党史的‘一张图’,也能让党员干部们更系统地学习。”广宁县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点与点之间的“互动”,加深党员干部对党史的认识,从而更好地把红色精神贯彻到实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