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日报记者 陈明红
大部分家长下班时间在18:00后,而学校放学时间是16:20,管理空档期令学生学习难、家长接送难……这些“老大难”问题,在肇庆高新区中心小学构建的“1+N”模式面前迎刃而解。
记者从该校了解到,该校以实际行动践行教育初心使命,精心策划、因校制宜,构建“1+N”模式,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该校通过创造性地与第三方合作,在广州地区引进体艺特长教师9人,以缓解特长辅导教师不足问题;同时增扩体育场地,在学校广场上铺设一个标准篮球场,满足辅导场地需求。截至2021年5月,该校增加课后免费社团9个,拓展236个课后免费社团名额,为236个家庭解决了课后辅导及接送难题。
这是我市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来,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用心用情用力为群众办实事的缩影。据了解,为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我市各地各部门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将群众“急难愁盼”的事当头等事来做,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转化为坚持不懈的实际行动,着力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小切口,大变化。公安部门突出抓好防范化解道路交通安全风险,实现年内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下降30%左右;卫健部门抓好构建覆盖全市的心肌梗和脑中风急救体系,创建省、市、县、镇、村五级防治网络联动机制,推动“互联网+智慧医疗”建设;教育部门深入开展儿童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2021年全市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较2020年下降幅度不低于1%;民政部门健全完善孤儿关爱体系,将集中供养孤儿最低基本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到2250元/人月……记者了解到,各部门积极发挥部门职能作用,落实民生实事办事机制,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截至目前,全市104个镇(街)、1549个村(居)100%分别配备1名儿童督导员和1名村(居)儿童主任,对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等困境儿童实行“一对一”监护帮扶。
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各地各部门还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让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其中,市委组织部深入实施“邻里先锋”项目,组建扶贫助困、家政服务、医疗保健、法律援助、文体宣传等各类邻里服务员队伍,搭建“邻里先锋”服务驿站,办好各类民生“微实事”,推动党的建设和服务双提升做法向基层末梢延伸。
怀集县通过组织党员干部通过减税降费、提质增速、弱势群体、“舌尖上的安全”“四聚焦”,着力解决了惠企政策落地难、三坑水库移民出行难、弱势群体维权难、“舌尖上的安全”保障难等台账问题102个,切实把实事办好、把好事办实。身处城市中心区域的星湖社区,则连接890多名社区党员建立8支党员服务队,常态化组织在职党员,立足居住小区开展志愿服务,打造了在职党员“8小时以外服务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