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日报记者 刘浩辉 通讯员 王婉懿
“请不要着急,将你掌握的情况都交代清楚,我们帮忙联系。”肇庆新区诉讼服务站工作人员掌握案件信息后,立即联系涉事项目工作专班,专班带着工程项目各级承包商到服务站和当事人协商调解,争取当天制定调解方案。
这样的情形,几乎每天都会在肇庆新区诉讼服务站上演。面对日益增多的经济纠纷,鼎湖区人民法院主动将诉讼服务延伸至基层,今年1月18日在肇庆新区信访大厅设立诉讼服务站,提供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有效化解矛盾纠纷,推进诉源治理,维护社会稳定。
197宗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涉及金额9548万元
工人田光亚没有想到,自己向鼎湖区法院工作人员反映某建筑公司未兑现承诺发放工资一事,当天就收到了33500元的全部拖欠款项。
今年1月,该建筑公司和田光亚在诉讼服务站达成调解协议,然而期限届满,该公司仍未履行给付义务。“如果仍不支付,我们将采取强制执行措施,直接划拨公司账户上的钱,而企业的征信也会受到影响。”法官主动和企业取得联系,说明不履行调解协议的后果,最终促成企业当天履约。
诉讼服务站自设立以来,共成功调解纠纷197宗,涉及金额9548万元。“这是在肇庆新区党工委、鼎湖区委的领导和上级法院的指导以及通过加强与肇庆新区信访中心和鼎湖区人社局、总工会、公安分局等有关单位的联动而取得的成果。”鼎湖区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温汛强表示。
在多元化解机制下,今年1月,诉讼服务站成功调解一宗涉67人133万元的建筑工程合同纠纷,发包方兑现支付工程款,让承包方得以发放工资;通过借助鼎湖区妇联的力量,诉讼服务站还成功调解一宗农村妇女向物业公司讨薪的纠纷,维护了妇女的合法权益。
在准确抓住纠纷化解关键点的基础上,鼎湖区人民法院还要求诉讼服务站提高调解效率。服务站设有专门的引导台,指引群众登记有关信息,对各类纠纷做好分流工作;专业审判团队对能在现场调解的当场解决,不能当场解决的指引群众到有关部门办理,尽可能让群众快办结。
“年关将至,农民工工资拖不得,农民工也等不起。”鼎湖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黄炳新表示,面对弱势群体迫切的司法需求,诉前调解成为化解矛盾纠纷的最优选择,有利于实现多方共赢。
1月29日,距离2021年农历新年不到半个月时间,4名60多岁的工人前来诉讼服务站反映,由于包工头不知去向,分包公司认为难以核定工人们的身份和工作量,不愿垫付工资。经过长达8小时的协商,分包公司同意当场垫付工人工资。“从早到晚,经过3次调解,我们当场拿到工资,可以放心回家了,真是太感谢了。”其中一位工人说。
一宗宗纠纷得到有效化解,提升了诉讼服务站在新区群众中的知名度。“现在群众对我们很信任,大大小小的问题都过来咨询,服务站同时承担起诉前调解、普法宣传、释法答疑、协助执行等多项诉讼服务。”肇庆新区诉讼服务站调解员黄桂年介绍。
维护弱势群体合法权益为肇庆新区发展保驾护航
对鼎湖法院来说,在肇庆新区信访大厅设立诉讼服务站,也是全力支持新区建设的谋长远之举。
数据显示,随着肇庆新区2016年进入大开发大建设阶段,鼎湖法院每年受理的案件从过去的1700起左右增加到近年的接近4000起,涉及的大多为劳资、建设工程合同纠纷,春节前更是纠纷高发期。
按照正常的诉讼流程,案件从立案到审理,从一审到二审,再到执行,不仅耗费当事人的时间,还容易激化矛盾,影响社会稳定。
“我们只是希望用一种最简单的方式,拿回属于自己的报酬。”成功通过诉讼服务站调解拿回工资的工人杨冰清表示,诉讼的成本太高,调解省去了许多烦恼和成本。
通过诉讼服务站开展诉前调解,一方面,对法院来说,调解处理可以大大节约司法资源;另一方面,对弱势一方而言,调解更加简单快捷,既不用准备大量证据材料,又不需要任何费用,还能在短时间内维护合法权益。
“面对新冠疫情带来社会经济的负面影响,我们在维护弱势群体权利的同时,也要顾及企业、承包方的实际困难,在调解中寻找最优解决方案,确保社会大局稳定。”鼎湖区人民法院立案庭(诉讼服务中心)负责人杨清说,一旦达成调解协议,出具司法确认裁定书,法院将全力推动各方履行义务,努力营造良好的法治营商环境。
“长远来看,随着肇庆新区和鼎湖区深度融合,一体发展,未来的矛盾纠纷会越来越多样。”黄炳新表示,鼎湖区将以肇庆新区诉讼服务站为试点,探索社会基层治理经验,通过为群众提供“零距离”司法服务,为鼎湖区和肇庆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