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栾盈菊
“坐而言,不如起而行。”学史不仅在于知,更在于行。克服障碍阻力需要作为,破解矛盾难题需要实干,应对风险挑战需要行动,无论是抢抓机遇还是迎接挑战,都需要党员干部勇于担当。担当精神不仅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传承,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
勇于担当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传承。“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位卑未敢忘忧国”阐释的是勇于担当的民族品质,就是不管自己身份地位如何,永远怀揣为国尽力、为民尽责的担当意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舍生取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所投射的是在国家、民族生死存亡之际,敢于担当,敢于挺身而出甚至牺牲生命的民族气节。敢于担当,形成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勤政廉政文化和优秀的官德文化,正是这种优秀的传统文化,孕育了勇于担当的民族精神,使得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
勇于担当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担当精神贯彻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的全过程。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这一伟大梦想扛在肩上。为了这一梦想,中国共产党人抛头颅、洒热血,救民于水火之中。为了这一梦想,中国共产党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秉持“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理念,带领各族人民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正在前所未有地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反复强调领导干部要有责任担当,强调责任担当是领导干部必备的基本素质,“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不能只想当官不想干事,只想揽权不想担责,只想出彩不想出力”。当前,肇庆正处于大开发大发展大建设的关键时期,更需要我们党员干部有担当、有作为。发扬担当精神,要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凝聚使命,甘于担当。担当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责任。精神能够凝聚共识,通达未来。担当也是一种情怀,是共产党员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的情怀,是心里装着人民群众,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情怀,是积极投身于祖国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和建设美好家园的情怀。有了这种责任,就能够做到履职尽责、积极作为;有了这种情怀,就能够做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这种责任和情怀是我们加快绿色崛起,争当湾区新秀的强大精神动力之源。
本领过硬,善于担当。善于担当是一种素质和能力,是真本事。首先政治站位要高,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其次能力要强,习近平总书记要求领导干部要有七种能力,政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抓落实能力。这些素质和能力都需要在工作和学习中锻炼提高。肇庆要高质量发展、社会治理现代化、使生态环境更加美丽,社会文明更进步,人民生活更幸福,这些任务既是考察领导干部的考场,也是锻炼领导干部能力素质的战场。因此,领导干部要大力提高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善于学习,善于总结工作经验,多听群众意见,提升工作效率。
直面困难,敢于担当。当前,肇庆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开展产业招商落地攻坚年“八大行动”,会有不少的困难等待我们去克服,很多时候,所谓的困难是想象出来的,要么是不去做,变成难事,要么是被夸大成难事。中国共产党100年的历史早已给自身镌刻上了鲜明的政治品格: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只要拿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气概,鼓起“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斗志,敢啃“硬骨头”,甘做“老黄牛”,直面困难,敢于担当,我们的目标就一定能实现。
(作者单位:中共肇庆市委党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