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知大道,必先知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回顾历史不是为了从成功中寻求慰藉,更不是为了躺在功劳簿上、为回避今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寻找借口,而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要始终坚持政治自觉、理论自觉、行动自觉,在用功学、用心悟、用力做上下功夫,牢记初心使命,赓续红色基因,奋力推动肇庆加快绿色崛起、争当湾区新秀,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
坚持政治自觉,提升听党指挥的忠诚度
回首波澜壮阔的百年党史,我们党之所以能发展壮大、勇立潮头,靠的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要以先辈先烈为镜,以反面典型为戒,进一步感受信仰之光、精神之钙、力量之源,悟出忠诚核心、拥戴核心、维护核心的思想和行动自觉。一是在深学中提升“不畏浮云遮望眼”的政治判断力。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自觉从政治上考量、在大局下行动,在重大问题、关键环节上始终保持头脑特别清醒、眼睛特别明亮、立场特别坚定,自觉把准政治方向、校准政治标尺。二是在常思中提升“不须悟性三关语”的政治领悟力。时刻关注党中央在强调什么、省市委在重点抓什么,对其中的政治意蕴想得更清楚、弄得更明白,切实领会好精神、领悟透要求,并结合自身实际谋划好、推进好各项工作,推动视野格局、理念思维、工作方法全面适应新时代。三是在笃行中提升“绝知此事要躬行”的政治执行力。认准的方向、定下的事情,要坚持坚守、保持韧劲,确保党中央、省市委的各项决策部署在各个领域得到正确贯彻、全面落实,坚决杜绝打折扣、做选择、搞变通。
坚持理论自觉,提升思想伟力的强韧度'
党的历史,就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解答当代中国改革发展一系列问题的科学指引、行动指南。学党史,要从党的百年非凡历程中感悟真理的力量,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持续对标新思想中解放思想、统一思想,不断汲取真理力量、实践力量、创新力量。一是深学深悟新思想。坚持一本本地读原著、一篇篇地学原文、一句句地悟原理,以历史和现实相贯通、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当前和未来相衔接的宽广视角,在把握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中,既要更加深刻地理解新思想的核心要义、精神内涵、实践要求,也要更加准确地把握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时强调的重点问题、赋予的重大使命,养成原原本本学、联系实际学、及时跟进学的习惯。二是对标对表新思想。充分理解新思想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更加自觉地用其立根铸魂、固本培元、强筋健骨,不断纠正理念偏差、思维偏差、方法偏差,积极破除传统观念、习惯做法的束缚,全面破除“机遇疲劳”“优势疲劳”“路径依赖”,坚决不当身体进入新时代、思想停在过去时的“桃花源中人”。三是活学活用新思想。坚持学以致用、知行合一,聚焦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管党治党面临的紧迫问题,持续深化“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工作,切实把情况摸清楚,把症结分析透,善于以新思想定向领航、从新思想中寻策问道,在新思想指引下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
坚持行动自觉,提升争先创优的加速度
把学习党史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紧紧围绕党中央赋予的重大使命,抓住用好“双区”建设、“双城”联动重大机遇,勇于同“好”的比、与“强”的拼、跟“快”的赛,把学习成效体现到产业招商落地、乡村振兴、民生社会事业发展上来。一是在产业招商落地上展开新局。牢牢抓住产业项目这个“牛鼻子”,深入开展产业招商落地攻坚年“八大行动”,聚焦“4+4”产业集群,矢志不渝抓招商、抓项目、抓产业,坚定不移抓建设、抓服务、抓保障,以高质量产业项目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实现“十四五”中前期GDP超3000亿元的目标。二是在乡村振兴上展开新局。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目标任务,围绕“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布局安排,突出现代精细农业发展、“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深入实施、省际廊道美丽乡村示范带建设、农文旅特色品牌打造,着力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塑特色、创优势,加快推动肇庆从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全面展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动人图景。三是在改善民生上展开新局。通过学习党的百年历史,重温党的初心使命,坚定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可感知”的项目入手,从“最期盼”的小事抓起,从“品质化”的追求着力,一手认真排摸并全面补齐民生短板,一手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着力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以实实在在的行动和成效,让群众感受到学教活动带来的新变化新气象。
谢凤云
(作者单位:中共肇庆市委党校)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