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彭金良
近日,市统一战线赴广宁县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追寻红色足迹、传承革命精神”主题活动,到广宁烈士陵园开展缅怀革命先烈活动,并到周其鉴纪念馆、周其鉴故居等红色教育基地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现场教学。(4月20日《西江日报》)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青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要充分运用红色资源,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筑牢初心使命”。肇庆红色文化底蕴深厚,拥有叶挺独立团团部旧址、中国人民解放军粤桂湘边纵队司令部旧址及纪念馆、钱兴故居等红色革命遗址288处,且绝大部分保存较完整。当前,全市各地各单位党史学习教育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应将身边人、家乡事等红色文化资源作为鲜活教材,切实增强党史学习教育的吸引力、说服力、感染力,不断提升党史学习教育成效。
用好用活红色文化资源首先要加强保护。保护是利用的前提,利用是保护的途径。革命遗址等红色文化资源是革命先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承载着一个个闪光的历史记忆,是重温党的奋斗历程、传播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培育家国情怀的重要载体。保护好这些红色文化资源,就是守护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当前,我市有相当部分革命遗址得不到有效的保护和利用,已经灭失的遗址有29个,保存状况被评为差等的遗址有36个,保存状况较差、急需修缮的革命遗址也有28处之多。要加大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力度,加强对革命遗址的维修、拆除、改建等工作和日常管理工作。建立革命遗址保护的长效机制,使革命遗址保护有专门部门管理、有规范的工作目标、有检查考核机制、有专项工作经费,让红色文化资源得到永久保存。
用好用活红色文化资源关键要讲好红色故事。一个个红色文化资源背后,承载的是一段段风云激荡的历史故事、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红色故事之所以具有穿越时代的感人力量,是因为无数革命先烈、仁人志士为了人民幸福、民族独立、国家富强,抛头颅、洒热血,用鲜血和生命才换来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要创新讲故事的方式方法,用老战士及家属讲述、专家讲授、专题宣讲、拍短视频等形式,把叶挺、周其鉴、邓兆祥、钱兴、彭湃等革命历史前辈的革命斗争感人故事和为民情怀,通过形象生动的通俗语言讲给党员干部和群众听,让大家从中感受革命时期共产党人信仰的力量,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尤其是青少年学习党史、铭记党史,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
用好用活红色文化资源最终目的在于传承发扬红色基因。学习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传承,弘扬红色基因就是对革命先辈的最好纪念。一个个鲜活的红色文化资源,深刻地回答了“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我们要从身边红色文化资源中深刻领悟“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的深刻内涵,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接过革命先辈的旗帜,传承好不怕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把“红色基因”融入血液里、传承到岗位上,始终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英雄浩气长存,革命精神常青。我们要发挥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在党史学习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把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发挥红色文化的精神力量,永葆初心、勇担使命,不断增强继续前进的自信心和向心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