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彭金良
今年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来,各地各部门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 实践活动,办成了一批群众关心的烦心事、揪心事,广大群众纷纷拍手称好。同时,笔者也注意到,部分单位“办实事”存在“家长包办”现象,尽管事情做了很多,也付出了不少人力物力,但群众参与感、代入感、获得感不强,所办的“实事”与群众所需有所脱节,甚至所办之事、所做之事同群众意愿和想法完全背道而驰,违背了客观实际,在一定程度上衍生了形式主义。反映出部分单位开展“办实事”前缺乏深入的调研,对群众所思所想所盼不尽了解,没有把群众路线落到实处。
在建党100周年的关键时间节点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正当其时、十分必要,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使命。我们必须把 “我为群众办实事”与深入践行群众路线结合起来,以群众意愿为第一信号、群众需要为第一选择、群众满意为第一标准,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切实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办到群众心坎上。
要把察民情访民意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第一步。群众是生活的直接感知者,生活过得好不好,实事怎么办,他们最有发言权。部分单位在做决策之前只是一味“想当然”,没有深入基层进行广泛调研,没有和群众交流过,所办的“实事”自然不会得到群众的认可。要坚决摒除“机关味”,践行一线工作法,深入基层群众、深入生产一线、深入下属单位、深入工作服务对象,扑下身子沉下去,与老百姓话冷暖、唠家常、谈心声,倾听他们最真实的声音,了解他们最真实的想法,从思想上贴近群众、从感情上贴近群众、从行动上深入群众,真正做到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策于民,广泛听取意见、了解民生需求,实现政府 “配餐”向群众“点菜”转变,着力解决群众“需求”和党员干部“服务”脱节的问题。
要充分依靠和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发动群众、组织群众,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是我们党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攻克一个又一个堡垒、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的法宝。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办好肇庆的任何事情一刻也离不开群众的参与。各地各单位在为群众办实事中要深入践行群众路线,始终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在办实事过程中广泛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和积极性,最大限度凝聚民心、激发民智、发挥民力,从群众中不断汲取智慧和力量,掌握工作方法和技巧,形成为百姓办实事解难事的强大合力。
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我们要把党史学习教育同解决群众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开展好“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切实把党史学习教育的理论成果转化为为民办事、为民造福的工作功力和具体成效,奋力谱写新时代党群关系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