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前进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核心提示: 读《中国共产党简史》,一个深刻感受是: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取得一个又一个个伟大胜利,一条根本性的经验就是,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理论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创新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神圣职责

读《中国共产党简史》,一个深刻感受是: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取得一个又一个个伟大胜利,一条根本性的经验就是,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列宁有句名言:“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马克思主义是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然而如果不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只是简单地照抄照搬马列的词句和外国的成功经验,同样解决不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在我们党的历史上,以教条主义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导致革命和建设事业遭受严重挫折的教训非常深刻。早在延安整风期间,毛泽东同志就说过:“我们要把马、恩、列、斯的方法用到中国来,在中国创造出一些新的东西。只有一般的理论,不用于中国的实际,打不得敌人。但如果把理论用到实际上去,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方法来解决中国问题,创造些新的东西,这样就用得了。”他还曾尖锐地批评那些动辄拿本本来的教条主义说:“教条主义只会对党的事业产生危害。”我们党正是在斗争实践中,总结吸取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的具体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次伟大飞跃,从而引领中国取得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历史性巨变,使中国这个古老的东方大国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奇迹。

第一次伟大飞跃是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成功创造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人民战争、统一战线等一整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和实践成果,团结带领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第二次伟大飞跃是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团结带领人民进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使中国大踏步地赶上了时代,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第三次伟大飞跃是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全方位、开创性历史成就,发生深层次、根本性历史变革,中华民族迎来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历史和现实充分证明,要解决中国的问题,需要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既不能照搬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也不能脱离、背离、否定马克思主义,而要立足并扎根中国大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点紧密结合起来,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研究解决各种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新的时代内涵与生命力,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只有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本国具体实际、历史文化传统、时代要求紧密结合起来,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才能把蓝图变为美好现实。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理论创新也永无止境。理论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创新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神圣职责。当今世界,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国家发展面临多重风险挑战,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进行更为艰巨的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中国开始迈向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我们必须在新阶段新起点上,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理论创新发展到哪里,理论武装工作就应该跟进到哪里。马克思曾经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党的创新理论只有让广大干部群众所掌握,才能变成推动各项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我们要更加自觉地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工作、开拓创新,更有成效地把科学思想理论转化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物质力量,用鲜活丰富的中国实践来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发展。

(作者系全国政协常委、教科卫体委员会副主任)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本网转载的部分文字、图片、表情包、GIF动图等作品素材来源于网络,均为暂时无法找到版权来源,请作者或版权权利人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4.
如本网发布或转载内容涉及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陈先生(电话:0758—2722284)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融媒集团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