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学史明理要做到四个“深刻领悟”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党的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正当全党掀起学习热潮之际,习近平总书记3月25日在福建考察时作出重要指示:“要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做到学史明理,明理是增信、崇德、力行的前提。”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指出:“要从党的辉煌成就、艰辛历程、历史经验、优良传统中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道理,弄清楚其中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要深刻领悟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历史必然性,坚定对党的领导的自信。要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创新理论的真理性,增强自觉贯彻落实党的创新理论的坚定性。要深刻领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唯一正确的道路。”这四个“深刻领悟”既凝结着总书记对百年党史中蕴含规律的深邃思考,又是针对“学史明理”提出的具体要求,体现了深沉的历史自觉和强烈的历史担当,对我们学好和用好党史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响彻中华大地70多年最昂扬的旋律;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国人民历经沧桑得出的根本共识。鸦片战争后,中国共产党成立前,为了改变国家被奴役、被欺凌的境遇,无数仁人志士前赴后继,各种政治力量接连登上过中国的政治舞台,但都以失败而告终。唯有中国共产党勇担历史大任、团结带领人民,根本扭转了内忧外患、任人宰割的悲惨命运,彻底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开启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造了人类历史上惊天动地的发展奇迹。战贫战疫的壮阔实践再次证明,中国共产党是我们攻坚克难、开拓前进最可靠的领导力量,也是风雨来袭时最坚强的主心骨。学史明理,就要从党走过的风云激荡的历史中,搞清楚我们党为什么能由小变大、由弱变强,为什么能领导人民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领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不是自封的,而是历史和人民选择的,领悟“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进而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成功带领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根本在于有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的理论指导。回首成立之初,中国共产党虽然仅有50多人,但他们却拥有其他任何政治力量都不能比拟的强大武器,那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完成近代以来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就在于始终把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并坚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正是有了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形成了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我们党才能在每一个历史的十字路口、发展的关键阶段,看清大势,认清自身,把握规律,赢得主动。从建党的开天辟地,到新中国成立的改天换地,到改革开放的翻天覆地,再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无一不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和光辉,无一不证明了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是完全正确的,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完全正确的。学史明理,就要搞清楚马克思主义是如何深刻改变中国、改变世界的,领悟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创新理论的真理性,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大的真理力量、独特的思想魅力、巨大的实践伟力,从而增强贯彻落实的自觉性坚定性。

脚踏人间正道,何惧世事沧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总结的这一“基本结论”,至今依然振聋发聩。改革开放以来的每一步都不是轻而易举的,甚至是艰难奇崛的,但我们党总是能够沉着冷静、把握得当、因应适宜,总是能够成功扭转危局、化危为机、开创新局,根本原因在于我们党始终保持强大的战略定力,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全国人民坚定走在这条大道上,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中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创造了“风景这边独好”的发展局面。历史无可争辩地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走得通、走得对、走得好。学史明理,就要搞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必须坚定不移沿着这条唯一正确的道路奋勇前进,真正做到“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本网转载的部分文字、图片、表情包、GIF动图等作品素材来源于网络,均为暂时无法找到版权来源,请作者或版权权利人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4.
如本网发布或转载内容涉及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陈先生(电话:0758—2722284)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融媒集团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