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学好民族团结这堂党史课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 陈 刚

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提到了“齐心协力建包钢”和“三千孤儿入内蒙”两段历史佳话,其中蕴含的红色历史故事,再次为广大党员、干部上了一堂催人奋进的民族团结“党史课”。

“我”倾尽所有向“你”伸出有力援手,铸就中国历史佳话之“齐心协力建包钢”。1958年,包钢的一号高炉建设遇到设备和建设材料供应不足的难题,党中央提出“要想办法为包钢解决困难”。随后掀起了一场全国支援包钢的热潮,来自22个省55 个市300多个企业的材料和设备,通过飞机、火车、汽车甚至马车、驴车陆续运到,8万多名英雄创业者齐聚祖国北疆,风餐露宿、手拉肩扛、团结一致、共克时艰,在荒滩上筑起钢城,一号高炉提前一年建成投产,结束了内蒙古“手无寸铁”的历史,也为新中国钢铁工业奠定了基础。接下来,包钢大力支持京九建设、创投产最高纪录,不断焕发新活力,反哺国家和人民。在包钢的困难时期,神州大地同心聚力,全国各族兄弟姐妹支援包钢建设、帮助内蒙古,铸就了一段各民族“守望相助”的历史佳话。

“你”挺身而出向“我”张开温暖怀抱,铸就中国历史佳话之“三千孤儿入内蒙”。1959年到1961年,苏、沪、浙等地的3000名幼小多病的孤儿因为粮食匮乏陷入困境,党中央决定把这些“国家的孩子”送到草原。善良宽广的内蒙古大草原向他们敞开最暖怀抱,3000多名“国家的孩子”来到内蒙古,“草原额吉(妈妈)”在蒙古包里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悉心照料这些“国家的孩子”,苦心教育他们长大成人,额吉们的心里、草原牧民的心里没有“孤”只有“亲”。接下来,这些“国家的孩子”走上各行各业,为内蒙古自治区和国家建设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他们许党报国,终身以草原为荣、心系草原、反哺草原。3000孤儿与蒙古族大草原之间,原本相隔千里,没有血缘关系,如今却骨肉相连、生死相依,演绎了一段超越地域、血缘、民族的历史佳话。

历史佳话中“你”“我”相依水乳交融,打造出一堂不朽的民族团结“党史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要用好这些红色资源,组织广大党员、干部重点学习党史,同时学习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做到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特别是要在坚持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维护各民族大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重大问题上不断提高思想认识和工作水平。在内蒙古需要帮助时,全国各族兄弟姐妹倾尽全力伸出援手,共筑包钢建设内蒙;在国家困难时,内蒙古的牧民群众奉献爱与担当,用自己的奶水把“国家的孩子”抚养成人。如今,包钢为新中国钢铁工业奉献力量,“国家的孩子”为内蒙古发展贡献力量,感恩互 “哺”,这两段历史佳话,生动诠释了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族同胞手足相亲、守望相助,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打造出一堂不朽的民族团结 “党史课”。

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当学好每一堂“历史佳话”打造的民族团结“党史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并汲取力量,获以启迪,在 “学”与“思”中不断前行,立志做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忠实传人,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作者单位:封开县渔涝镇人民政府)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本网转载的部分文字、图片、表情包、GIF动图等作品素材来源于网络,均为暂时无法找到版权来源,请作者或版权权利人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4.
如本网发布或转载内容涉及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陈先生(电话:0758—2722284)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融媒集团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