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业拖拉机正在鼎湖区沙埔镇春犁。 西江日报记者 严炯明 摄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2月18日,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中的雨水,再过半个月就是惊蛰,农民开始新一轮的春耕播种。当前,购买农资、翻地、埋肥等等,农民做足万全准备,换来今年有一个好的收成。2月19日,记者来到鼎湖区沙埔镇的桃二村和苏一村看到,田地里一片忙碌的景象,可谓人勤春来早。
当天上午,记者来到沙埔镇桃二村,这里以种植粉葛、香蕉、辣椒等作物为主。60多岁的村民老李正和妻子一起松土埋肥,准备种植菜椒。“去年,菜椒的价格行情比较差,我预判今年行情会有所回暖。”老李跟记者讲道。春节前,他就到镇里的农资站购买了7包农家肥,并且开始育苗工作。
春分雨水较多,正是种菜椒苗的好时机。“种完也不能掉以轻心,还要提防着倒春寒。”为此,老李在农资站还购买了一批地膜,一旦冷空气来袭,就在田里铺上薄膜给菜椒保暖。松完一行地后,老李靠着锄头休息片刻,“往年还承包农田和鱼塘,现在年纪大了,没那么多精力了。”
村民老范早上9时许就来到自己1亩地里,他脑袋中装着20多年种植粉葛的经验,做起各项准备工作井井有条。“粉葛去年行情好,我种的更是外形靓丽,一收获就被人收购一空,赚了近3千元。”他告诉记者,这一亩地用到的近800株粉葛苗在年前已经培育完毕。
老范蹲下来用铁铲将泥土装进一个个黑色塑料袋,然后再将这些袋子放在田中,这是他总结的种植经验之一。用袋子装好泥土,然后将苗插入袋中。这样能更好地保湿,促进粉葛生长。为了应对今年种植,老范在春节前就准备好1千多个黑色塑料袋,以及约350公斤的肥料。“我和妻子花1天时间放置好这些袋子,次日就可以种植粉葛,两天时间就可以完成这一亩地的种植工作。”
与桃二村相比,沙埔镇苏一村的农民以种植蔬菜瓜果为主。50多岁的村民黄女士与丈夫早上6时许就来照料地里种下的蔬菜。“蔬菜去年收益好,每亩能赚6、7千元。”她讲道。
她所种的近3亩地需要70余包农家肥用作埋肥,还有150多公斤的石灰给地里杀菌消毒和改善土壤。“我在过年前就到村里的农资站购置好这批农资,化肥今年价格上涨了。”她一边用藤蔓固定青瓜的枝藤一边抱怨道。这些种下的瓜菜预计4月份前就有收成,然后就等外地收购商上门收购。
沙浦镇相关工作人员表示,为了保障春耕有序开展,该镇将完善辖区内水利设施,保障春耕用水。同时,邀请专家、技术员到镇村向农户讲授种养经验,加大农业技术培训,逐步转变农户发展理念,扶持现代农业发展。
西江日报记者 严炯明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