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贫困户叶伙娣搬进新家,一家四口其乐融融。 西江日报通讯员 摄
2020年,我市坚决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完成,111个省定贫困村和8.8万建档立卡在册贫困人口全部达到脱贫退出标准。今年是他们脱贫后的第一个春节,2月16日,记者走访了解他们过年的情况。
新屋入伙迎牛年
“今年春节是我们家过得最开心的一年。”高要区禄步镇黄田堡村村民叶伙娣热情地给记者递上一杯热茶,高兴地告诉记者,去年在政府危房改造政策的扶持和驻村干部的帮扶下,他和弟弟两人盖起了一厅四房的新家,今年在新家过年,一家人都非常感激和满足。
当地有个习俗,新屋入伙的第一年,亲戚会到屋主家“探新屋”。记者采访的前一天,叶伙娣的亲戚们来到他家过年庆贺,门前燃烧过的鞭炮,正彰显着当天的喜庆和热闹,大厅的墙上张贴着“入伙志庆”大红字。新屋贴了墙砖、铺了地砖,房子收拾得干干净净。
“想都不敢想,我有一天可以住上这么舒适的新房,还有这么多亲戚过来拜年。”今年69岁的叶伙娣告诉记者,他一家四口人,自己患有慢性疾病,妻子二级听力残疾,长子在两岁时因高烧导致智障,为四级精神残疾,小儿子也是智力残疾,三人生活可以自理,但做不了工,照顾全家的重担落在他身上。因照顾家人,他只能在家附近打散工,生活困难,泥砖房太破旧,全家一直寄住在弟弟家,直到2019年年底,申请到了危房改造项目补贴,驻村工作队帮扶,自己和弟弟一起才把新房建了起来。
如今,叶伙娣一家有政策兜底,每月有三人领取低保补贴1400元,一人领取五保补贴1336元,两人领取残疾补贴850元,两人领取养老补贴340元。“感谢党和政府,让我们活得有尊严有保障。”叶伙娣说,虽然有补贴,但今年他还打算在村里打点散工,让生活过得更好。
日子越过越红火
2月16日下午,高要区大湾镇古西村陈苏妹正张罗着一桌丰盛的晚餐,次日,她的大儿子和儿媳妇就要去上班,为表达对儿子儿媳的关爱,她早早地去镇上买菜。“鸡寓意大吉大利,我买了一只鸡,苹果代表平平安安,我买了些苹果,让他们带去工作地……”陈苏妹一边忙碌着,一边诉说着对儿子儿媳的关心。
陈苏妹告诉记者,2007年,因丈夫摔伤成为植物人,她只能在家照顾丈夫和供养两个儿子读书,日子艰难,但都挺了过来。2016年,在扶贫政策的帮扶下,她入股了村集体的光伏项目,每年有4000元收入,还在镇上的红木厂做工,生活慢慢变好。在国家教育补贴的帮扶下,大儿子大专毕业,并在就业扶贫帮助下顺利就业,家庭有了稳定的收入,于去年底达到脱贫退出标准。次子也在国家教育补贴的帮扶下,顺利入读大学,将于今年6月毕业,日子也会越过越好。
“两个儿子都有出息,大儿子结婚后,每年都会跟儿媳回家陪我过年。去年儿媳生了宝宝,他们体贴我叫我不要出去做工了,在家带宝宝。今年的年过得很开心,家里又添了一人。”陈苏妹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她说,今年打算安心在家带娃,做儿子坚强的后盾,让儿子儿媳安心工作。
西江日报记者 杨丽娟 特约记者 贺思乐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