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日报记者 杨丽娟
根据我市农村垃圾分类工作安排,2020年底德庆县官圩镇基本建成全市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这个示范片区建得怎么样,记者进行了走访。
源头分类、定时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奖评机制,这是德庆县官圩镇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运行模式。目前,该镇已建成市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示范片区,并以试点行政村的实践经验向全县各个乡镇推开。
有害、易腐垃圾分类放
1月11日,记者来到德庆县官圩镇四村村委会,该行政村是作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示范点之一,下辖3个村小组。记者走访看到,村口处放置了一个有害垃圾定点投放点,里面放置的是废弃灯管、灯泡和农药瓶等,村民自觉将有害垃圾分类处理。
“以前我们没有意识到农药瓶是有害垃圾,会影响到土壤和水源,自从去年5月开展垃圾分类工作后,在政府工作人员的宣传下,我们都很自觉地把农药瓶投放到有害垃圾定点投放点。”村民冯梅芳坦言,现在农田里基本看不到废弃的农药瓶。
深入村中走访,记者看到,村道干净整洁,未有垃圾落地现象,每家每户门前都放置有一个蓝色的垃圾桶和一个绿色的垃圾桶,分别标识投放指引:不可腐烂垃圾和可腐烂垃圾。将近午饭时间,村民谈汉嫦准备做午饭,她把昨天的剩菜和刚摘下来的菜头倒进可装腐烂物质的垃圾桶。
“你可别说,我这么一倒,经环保公司收集处理后,还可以变成有机肥,我经过那里的时候,会进去拿一些回家做蔬菜的肥料,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呢!”谈汉嫦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做法非常支持和满意,“现在村容村貌干净、整洁、漂亮了很多。”
德庆县住建局城乡建设股副股长陆荣国告诉记者,在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示范工作时,政府以购买第三方服务的形式,引入环保公司,配备保洁员,每天两次进村分类收集垃圾,并要求他们做好二次分拣,以保障垃圾有效精准分类,将收集到的易腐垃圾运到德庆县有机易腐垃圾处理站,加工成有机肥。不可腐烂垃圾进行二次分拣出“可回收垃圾”和“其他垃圾”。“可回收垃圾”自行预约再生资源回收公司上门收购,以此调动垃圾分类收集员的积极性。“其他垃圾”则统一由县转运到环保热电厂焚烧处理。
设立“资金池”激励村民
官圩镇五福村是全国文明村,也是生活垃圾分类的试点村之一,该村下辖7个村小组。记者走访该村时发现,正值该村进行村居房屋外墙景观提升工程,但未看到杂乱无章的景象,没有出现建筑垃圾随地堆放的现象,村容村貌干净整洁。
在一户人家门前,门前三包保持得干干净净,两个小女孩正提着垃圾从家里走出来倒到自家门前分类垃圾桶里。“这是瓜子壳,可腐烂做有机肥,这是糖果的塑料包装纸,是不可腐烂的,要倒到收集不可腐烂垃圾的桶内。”7岁小女孩张心怡稚嫩地说道。
五福村村干部告诉记者,村民基本能够按要求做好分类,农村垃圾种类比较单一,分类比较简单,大家也都知道分类好,可以从源头上减少垃圾的产生。“这两个试点的行政村都是群众基础比较好,村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比较高,通过引导,大家都能够按要求做好。”该镇镇长陈树雄告诉记者,经过源头分类,两个行政村的垃圾减量约为36%。
陆荣国介绍,为激发群众参与垃圾分类积极性,设立奖励“资金池”,积分换礼品,按照“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理念,建立运营商为主,社会参与的资金筹措机制。同时,评选出垃圾分类“先进户”,用制度和温情感化群众主动参与垃圾分类,共同建设和维护好美丽家园。
全县各镇选点推广
“经过两个行政村的试点带动,垃圾分类处理工作取得初步成效,生活垃圾实现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陆荣国说,按照“试点先行、以点带面、循序渐进、总结经验、全面铺开”的总体目标,今年,将在各镇选取一两个村复制经验进行推广。
目前,该县已立项建立终端垃圾分类处理中心,准备进入施工环节,建成后,可分类处理全县垃圾。易腐垃圾日处理量达30吨,大件垃圾、废旧家具可破碎处理,分拣出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垃圾,可回收垃圾变废为宝,进行资源再利用,不可回收垃圾,减量转运处理。从而减少垃圾总量,创造美好人居环境,培养居民绿色、低碳、环保、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