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多举措齐发力 垃圾分类显成效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核心提示: 近年来,随着我市不断加强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宣传与指导实践工作,市民垃圾分类知识知晓率从40%提升至80%。目前,我市试点端州、鼎湖和高要三个区的72个城市社区全部设置垃圾分类设施并实行定时定点投放分类收集,社区卫生环境明显改善。

b9861833f2c74ea3904976868b069b2c_B_BASIC

端州区城东街道柳园社区实行定时定点投放、分类收集,社区卫生环境明显改善。西江日报记者 梁小明 摄

aafd31deadf34a7294bdc05cb2a2fe2d_B_BASIC

经过近3年的积极推进,高要区兴华苑小区的垃圾分类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果。 西江日报记者 梁小明 摄

aa86dce1a623466eb5ff146fc74c929f_B_BASIC

端州图书馆大厅内LED屏上播放垃圾分类公益广告。西江日报记者 曹笑 摄

24372270a8dd4a1e83e8c962f4f0e135_B_BASIC

分类垃圾桶干净卫生,市民正确投放垃圾。西江日报记者 梁小明 摄

d1656ebff7eb4a669a7017ecde884780_B_BASIC

由端州区文化馆艺术老师创编的舞蹈《分类吧!我的垃圾》,将分类垃圾桶搬上舞台宣传垃圾分类。 西江日报记者 曹笑 摄

f119f2070ade470d8086bf3ff60223d5_B_BASIC

端州区站北社区设置大件废弃物收集点。 西江日报记者 梁小明 摄

西江日报记者 王永强

近年来,随着我市不断加强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宣传与指导实践工作,市民垃圾分类知识知晓率从40%提升至80%。目前,我市试点端州、鼎湖和高要三个区的72个城市社区全部设置垃圾分类设施并实行定时定点投放分类收集,社区卫生环境明显改善。

从2018年开始,高要区兴华苑小区已开始实行垃圾分类投放。居住在该小区的市民梁女士是一名分类投放引导员,她告诉记者,目前该小区内设15组两分类垃圾桶和1组四分类垃圾桶,20幅垃圾分类宣传版画有序设置在小区里。经过近3年的积极推进,兴华苑小区的垃圾分类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果。

“以前部分居民会乱扔垃圾,对劝导爱理不理,现在大家意识增强了,都比较配合。而且不少街坊都自觉养成了垃圾分类投放的好习惯。”梁女士说,这得益于我市开展的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让小区的居民不仅养成了良好的垃圾投放习惯,而且社区的卫生更加干净了,市民的素质修养也得到了提升。

端州图书馆是端州区12个推行垃圾分类示范单位之一,走进该馆,能够看到整个场馆干净整洁,分类垃圾桶干净卫生,垃圾桶上方张贴了垃圾分类宣传知识,明晰易懂。

“我们每天都会对垃圾桶进行清洁,定时清扫周边环境,并做好消杀工作。”端州区图书馆办公室的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些已成为图书馆卫生工作的常态化管理。

除了硬件设施上的完善,端州图书馆也注重软件建设,多次组织全体职工、清洁人员进行垃圾分类知识的培训,形成人人都是垃圾分类指导员的良好氛围,并多次举办垃圾分类宣传活动,以派发宣传册、知识小问答等形式向进馆人员进行垃圾分类的宣传。此外,完善台账管理,做好监督工作。

今年以来,鼎湖区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稳步推进,并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该区从开展垃圾分类宣传、开展专题培训班、完善分类垃圾收集容器设置、开展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大件废弃物垃圾专项处理及做好城区垃圾清运、收集容器清洗等六大方面着手推动垃圾分类工作。

在开展试点工作上,鼎湖区已确定了12个垃圾分类试点。在鼎湖区城管局保安室旁边的垃圾收集点,记者看到,该点的垃圾亭设置了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其他垃圾和厨余垃圾等四个垃圾桶,旁边配置洗手台,垃圾亭的上方有红外线感应的小喇叭,当有人靠近收集点时,就会自动播放垃圾分类投放提示语音。左侧顶部则设有太阳能LED灯,方便晚上投放。该局工作人员石嘉杰介绍,这种新型垃圾亭在今年5月份投放,目前各试点均已配置。

兴华苑小区、端州图书馆和鼎湖区城管局垃圾收集点的变化只是全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垃圾分类成效的一个缩影。在更多的非示范点小区,垃圾分类工作也开展得有声有色,市民按照垃圾分类指引投放垃圾已成为一种良好习惯。

我市目前还发展“互联网+废品回收”的新模式,市民可通过“每日一收”微信小程序下单,在系统里选择要回收的废品种类,预约好回收时间后,就会有专人上门进行废品回收。

现今,我市已制定出厨余垃圾整体收运处理思路和方案:灵活选用堆肥、三相分离、生物食腐等工艺,采取源头分散减量、末端集中处置的“集中+分散”处理模式。按照产生源头划分,通过家庭厨房、餐饮店铺、农贸市场等不同地方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确保环境卫生不受破坏。

从去年开始,肇庆市下辖各县(市、区)城区开始要求各餐饮企业、单位食堂的厨余垃圾经过简单的隔油、隔水后分别处理。其中残渣投入环卫垃圾桶由环卫工人收集或自行收集运送至生活垃圾转运站随生活垃圾运输处理,分离出来的废水则通过市政污水管网进入市政污水处理厂处理。

端州区府机关大院则引入了我市首台厨余垃圾智能处理机,职工们就餐完毕后,将剩饭剩菜倒入该智能处理器中,经过10多秒固态分离,机器即可排出固态残渣。而这些残渣则倒入垃圾桶内,由环卫部门进行统一收运,产生的废水经净化后达到城市污水排放标准,即可排放到排污管道,而产生的生物油则由专门的公司进行回收。

据统计,目前在端州、鼎湖和高要三个区的72个城市社区试点区域已全部设置分类设施,在社区信息栏公示分类收集点、收运时间、收运处理责任单位等信息,实行定时定点投放、分类收集。截至2020年8月,上述三个区共分类收运大件废弃物3400多吨,可回收物4600多吨,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约18万吨,市民分类知识知晓率从40%提升至80%,社区卫生环境明显改善。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本网转载的部分文字、图片、表情包、GIF动图等作品素材来源于网络,均为暂时无法找到版权来源,请作者或版权权利人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4.
如本网发布或转载内容涉及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陈先生(电话:0758—2722284)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融媒集团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