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日报记者 刘浩辉
“个子小,能量大。”这是同事对刘少梅的评价,她虽然身材娇小、年纪不大,但被农户和同事们尊称为“梅姐”。她就是怀集县农业农村局科教股负责人,也是怀集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
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核心是产业,关键靠科技。刘少梅带领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团队深入田间地头,活跃在决战脱贫攻坚一线,全力聚焦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为农村产业发展、农民脱贫致富发挥了作用。
担当作为,主动为农企农户当“参谋”
“黄大哥,你基地的谭脉西瓜苗看起来有点蔫,后期要多留意,及时适量补点肥料……”年初新冠疫情严峻期间,刘少梅跟往常一样,惦记着农企的生产情况,给基地负责人黄明标提出建议。
今年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刘少梅作为高级农艺师,始终坚守在脱贫攻坚、春耕春种第一线,认真做好全县农产品生产、销售、价格监测等工作。由于疫情形势严峻,通行管理机制未能完善,各种农产品输出、农资输入受限,刘少梅得知贫困户和农企们十分着急,她主动向上级报告,连夜起草了《农企办理农资运输通行证指引》《农企人员办理通行证指引》等文件,联合交通运输部门,以最简便、最快捷的方式,为贫困户和农企协调农业物资车辆通行、办理应急物资通行证,3天时间办理应急通行证200多份。
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刘少梅带领农业技术骨干每天奔赴在产业扶贫第一线,常常是“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深入到全县19个乡镇(街道)的田间地头和农企种植基地指导贫困户、农企做好防疫,紧抓农时开耕生产。
“特别感谢梅姐,她是我们农企的福星,如果不是她及时帮我们协调,我冷库里的果蔬出不去,肥料进不来,苗木施肥不及时,会损失很大。”黄明标满脸感激地告诉记者,自开耕以来,刘少梅隔两三天就打电话、发微信向他了解开耕情况,还亲自到种植基地现场,用她的专业农技知识和实践经验提供帮助和指导,引导初次种谭脉西瓜的他少走弯路。
据统计,高峰时仅一个星期刘少梅就紧急组织县级农技员下乡技术指导共60多人次,组织镇级农技人员进村入户指导205人次。走访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重点生猪养殖场等70多家,现场指导贫困户和农民群众解决种养实际问题和困难共120多项(次)。
创新平台,为扶贫产业实时“把脉问诊”
刘少梅注重创新开展技术服务,增强农业产业“造血”能力,为农民脱贫致富增添不竭动力。
在新冠疫情期间她改变方式方法开展农技服务,在会议、培训班和现场观摩活动中,宣传发动农技员应用“中国农技推广”APP的经验,加强学习互联网信息化服务和管理,带领农技服务队充分利用“中国农技推广”APP、“广东农技推广”小程序、微信等网络平台开展工作,做到管理严密、统计方便,信息传递精准及时。在今春抗击疫情最紧张阶段,怀集县农技员应用“中国农技推广”APP143人,发布2296条工作日志,平均一周约200条,在全省的活跃度比较高。
刘少梅还重视建好微信群交流平台,现涉及经营主体的“怀集农技信息交流群”在群人员488人,“规模种植交流群”91人,“规模养殖群”34人,“新型职业农民”和“贫困户”3个群500多人。通过这些专业群掌握农情,工作人员和技术员可以及时了解生产动态、技术需求、产品信息、存在问题等,有针对性发布信息,为贫困户和农民群众实现远程实时技术指导。
选树品牌,助推农业产业做大做强
刘少梅还注重农业品牌创建、名优品牌打造、扶贫农业项目和农技培训,带领团队决战脱贫攻坚一线,引领农民脱贫致富,促进怀集现代农业产业发展。
作为农业部门技术代表,刘少梅参与了汶朗蜜柚、谭脉西瓜、新岗红茶等农产品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工作,起草了申报材料中的区域地理气候环境与产品品质的关联性以及农业技术内容,并作为技术主答人参加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技术审查会。
谭脉西瓜、汶朗蜜柚、新岗红茶分别于2015年、2016年、2017年成功申报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刘少梅作为第一完成人编写了《地理标志产品汶朗蜜柚》《地理标志产品谭脉西瓜》。2019年,她主持的《谭脉西瓜品牌培育与生产推广》项目获肇庆市农业技术推广奖二等奖,以及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奖三等奖。
同时,刘少梅又是主要指导专家兼业务经办人,以企业打造名优产品引领农业产业扶贫项目推广应用,为怀集决战脱贫攻坚,加快发展赶超发展,全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农副产品集散基地,为怀集加快建设湾区西大门、打造肇庆副中心提供优质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