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陈君超家庭践行垃圾减量 推崇变废为宝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核心提示: 11月11日上午,陈君超在家里拿出针线,对一件旧的黄色T恤进行缝补。“宝贝,你看,废旧的衣物经过裁剪和缝补就能变成一个小小的环保袋。”她对坐在一旁1岁半的儿子讲道。在她的巧手下,旁人只能丢弃的废衣物能变成一个个精美的袋子。“我身上这个挎包就是用旧的牛仔裤做成的。”陈君超对记者讲道。

西江日报记者 严炯明

11月11日上午,陈君超在家里拿出针线,对一件旧的黄色T恤进行缝补。“宝贝,你看,废旧的衣物经过裁剪和缝补就能变成一个小小的环保袋。”她对坐在一旁1岁半的儿子讲道。在她的巧手下,旁人只能丢弃的废衣物能变成一个个精美的袋子。“我身上这个挎包就是用旧的牛仔裤做成的。”陈君超对记者讲道。

记者走进她的家里,门口堆放着几个快递纸皮箱和鸡蛋泡沫包装盒,一旁的柜子上放满了孩子的奶粉罐。这些都是陈君超家人将一些可回收物收集,然后再售卖给专门的垃圾回收人员。“家里的老人家十分节俭,易拉罐和纸皮箱等可回收物不会随意丢弃的。”她说。家里厨房还放置一个专门收集厨余垃圾的垃圾桶,每天收集到的厨余垃圾会统一扔到小区内的垃圾桶。陈君超希望小区内能设置专门厨余垃圾桶,“小区只有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垃圾桶,还不能满足垃圾分类需求。”

谈及自家的“垃圾分类宝典”,陈君超提出一个核心词:家庭垃圾减量。家里一张婴儿木椅吸引到记者注意力,据了解这张椅子陪伴过多位宝宝。“我的大儿子小时候用过这张椅子,还有几个亲戚的孩子都用过,现在轮到我的小儿子用。”她说。她们一家注重节约,亲戚孩子的衣服或者玩具会给自己孩子用,而自己孩子的婴儿用品也会在小区微信群内询问是否有家庭需要。“家里的用品能修尽量修补,延长使用年限。”陈君超讲道。消费观念的转变促进了这一个家庭形成垃圾减量的好习惯。

如今,陈君超借着此次小区业主委员会成立契机,她希望发动小区更多家庭利用厨余垃圾堆肥酵素。“我希望带动更多小区家庭形成良好垃圾分类回收习惯。”她说。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本网转载的部分文字、图片、表情包、GIF动图等作品素材来源于网络,均为暂时无法找到版权来源,请作者或版权权利人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4.
如本网发布或转载内容涉及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陈先生(电话:0758—2722284)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融媒集团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