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端州区黑臭水体治理取得良好成效 昔日臭水沟 今朝变公园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核心提示: 绿树、鲜花、栈道、流水……昔日臭水沟,今朝变公园。沿着羚山涌碧道公园的亲水栈道悠闲漫步,与大自然亲密接触,呼吸清 新空气,住在附近的居民 都说舒适。该公园位于端州城东羚山涌片区,长约2.6公里,是端州区黑臭水体治理取得显著成效的一个缩影。

羚山涌碧道公园。 西江日报记者 曹笑 摄

羚山涌碧道公园。 西江日报记者 曹笑 摄

绿树、鲜花、栈道、流水……昔日臭水沟,今朝变公园。沿着羚山涌碧道公园的亲水栈道悠闲漫步,与大自然亲密接触,呼吸清 新空气,住在附近的居民 都说舒适。该公园位于端州城东羚山涌片区,长约2.6公里,是端州区黑臭水体治理取得显著成效的一个缩影。

臭水沟要变“肇庆碧道”品牌

羚山涌碧道公园所在的水渠过去留给人们的印象就是一条水发黑、漂浮着垃圾、蚊虫滋生的臭水沟。如今,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羚山涌碧道公园利用水生植物及生态滞留池,净化面源污染的雨水径流,发挥水利调洪的优势,实现综合生态效益。在羚山涌A段通过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的中水补水,营造动水湿地景观,成为融自然、生态、健身、休闲为一体的绿色滨水景观带,为市民提供安全、经济、便捷、舒适的滨水休闲空间,打造“肇庆碧道”品牌。

该公园还利用碧道建设,推进沿线地区的“三旧”改造和产业转型发展,实现土地增值。

污水处理站护航景美水净

羚山涌碧道公园景美水净、空气清新,正是得益于端州区大力推进景蓝干渠、泰湖新城水污染治理,以切实的工作成效回应群众诉求的具体体现。

景蓝干渠顺宝天誉段是城东片区污水进入羚山涌的主要支渠,枯水期流入河涌的污水平均流量为3.2万立方米/天,污水量大,过去黑臭现象突出,群众投诉多。

为解决枯水期景蓝干渠水体黑臭问题,端州区高度重视,成立工作专班,集中人力物力积极配合肇庆市端州城区污染整治攻坚指挥部的统一部署进行整治,自今年4月整治以来,景蓝干渠的水质较以前有大幅提升。

泰湖新城现状湖体主要来水分为两部分,一是星湖大道三孔箱涵,主要为石东干渠及星湖大道路涵汇入;二是水铜干渠,汇入中心湖后在信安大道暗涵段与东调洪湖排洪渠汇合后排入下游羚山涌。

目前,在景蓝干渠顺宝天誉段上游和泰湖新城小区内湖出口嘉湖君悦旁分别设置了一座日处理量为1万吨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增强污水处理能力,利用处理后的清水回补到羚山涌和景蓝干渠,并分别在市法院西侧和景蓝干渠华英城出口设置引流管引流污水到第二污水处理厂,减少污水流入河涌,从而有效改善羚山涌水质。

为解决水污染问题,端州区投入资金,建设景蓝干渠景蓝污水处理站,通过一体化污水处理器处理运转,处理后的污水明显提高了水质透明度,几乎闻不到异味,再排入景蓝干渠。

目前,景蓝污水处理站日处理污水1万吨,减轻了市第二污水处理厂的污水处理压力。

西江日报记者 周永龙 特约记者 彭剑 通讯员 孔令滨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本网转载的部分文字、图片、表情包、GIF动图等作品素材来源于网络,均为暂时无法找到版权来源,请作者或版权权利人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4.
如本网发布或转载内容涉及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陈先生(电话:0758—2722284)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融媒集团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