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电商助力肇庆乡村振兴 质优价高荔枝走俏 淡季不淡兰花“逆袭”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核心提示: 对此,肇庆已有规划。印发了《肇庆市农村物流建设发展规划》,提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村物流服务网络、推动农村冷链物流发展、推进农村物流信息化建设等目标,希望助推乡村经济发展。

西江日报记者 陈洁 特约记者 张水木 通讯员 李均阳

夏日炎炎,正是德庆电商经营者冼启迪忙碌的季节,黄皮、火龙果、佛手等时令水果或特色凉果在他小小的店铺里包装好发向全国。在上月中旬的荔枝季,店铺仅荔枝一个种类就日发300单。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宅经济”得到明显增长,农产品热销,肇庆市农村通过电商稳定了农民收入。近年来,电商在乡村振兴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广宁县古水镇军创农业专业合作社生产的腐竹料足味够,广受各大酒楼欢迎,疫情发生后,餐饮生意大减,眼看合作社的经营难以维持。未料通过电商平台,产品很快打开了一条销路,给大家带来了生机。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广宁县通过电商带货,解决了竹笋、鸡、鸭等零散农副产品滞销问题,实现增收200多万元。

在四会,兰花正热销。位于四会市石狗镇的肇庆市万绿兴花卉种植有限公司旗下的兰花网店在6月23日“拼多多”的直播排位赛中获得全网全类目销售第一,带动本地同行销量一并提高。目前,兰花占当地农产品电商销量的60%,多家商户进驻快手、抖音、拼多多、社区团购等线上平台,月均销售额300多万元,不仅销路广了,利润也提高了。

冼启迪是肇庆市人大代表,他十分关注农村电商的发展,认为电商可以给农产品拓销路提利润。以德庆的皇帝柑为例,在2019年产季,传统的批发商的收购价只有9元/公斤,而电商销售价格约为18元/公斤,差额直接惠及农民。

此外,对于农民、农村而言,电商交易所蕴藏的数据有长远的意义和价值。这在四会“新晋直播网红”——石狗镇兰花中得到验证。受疫情影响,今年兰花线下销量大跌,且广东市场3月后即进入淡季,这愁坏了各花卉基地。万绿兴公司在焦急中试水直播,未料一炮打响,目前线上单店月销售额已稳定在150万元至200万元,虽然未及过去线下总体水平,但利润率明显提升。其他花卉基地也纷纷加入,带动兰花在传统淡季“逆袭”。

利用电商更大的财富来自客户数据。万绿兴一直是“生产者”的角色,以前其产品产出后经批发商收购,公司从来没接触过后续市场信息,和消费者始终“隔着一层纱”,抗风险能力比较弱。通过电商,他们掌握了全国的消费者数据,包括消费者年龄、地域、产品偏好等。“这些信息是最珍贵的,对花农有莫大的帮助。”万绿兴相关负责人解释,数据可以指导花卉基地、花农按照市场喜好改善产品细节,如北方消费者和南方消费者的偏好植株不一样,消费量也不一样,他们按图索骥,按照不同市场偏好生产不同产品,和线上销售形成正循环。目前,该公司已将这些细节反馈至一线及其他合作方。虽然销量仍未完全恢复,但数据给了各花卉基地信心,他们正考虑建立自己品牌,并开办合作社补充后备产量,“加速度”开拓四会兰花的线上阵地。

冼启迪直言,相关部门、地区应加强涉农数据的指导性应用,农民最怕种出来的东西没人要,如果可以从数据出发,科学安排,相信能提高农产品市场精准度,降低种养风险。

虽然目前农村电商成绩不错,越来越多创业者,包括退伍军人、大学生等加入到队伍中,但参与者反映,农村电商要在农民增收、农业升级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还有待解决更多“堵点”,共性问题包括供求信息不对称、特色品牌建设、村镇物流成本高企等。

电商讲求规模,有规模才有收益。然而,农村地域分散,产品零星,彼此信息不通,如何“化零为整”?“网红零食”广宁谭布番薯干在近年一直供不应求,此外,当地腐竹、土蜂蜜、山楂面等也非常受欢迎。为了确保供应,广宁县在178条行政村设置“一对一”信息专员,每个专员将当地的特色农产品、数量汇聚至一处,形成农产品数据,一旦有需求信息,当地的电商平台可以进行调度。

农产品销售竞争大,品牌才能带来高溢价。德庆官圩镇鸳鸯桂味荔枝是广东荔枝名品,每年都会招来省内外大收购商竞相收购,但是当这些土生土长的荔枝出现在各大城市商超柜台时,德庆总会被冠上他名。为了争取溢价,2019年,官圩镇农民合作社注册了“鸳鸯桂味”品牌,独自闯市场。今年“鸳鸯桂味”小试牛刀,成功将三分之一的荔枝通过线上渠道卖出,合作社尝到了甜头:收购价12元/公斤,电商直销价24元/公斤,收益明显提高,

“这一步走对了。”合作社负责人笑说。物流成本居高不下是农村电商经营者反映最多的问题。肇庆山区地广人稀,农产品价格低,且生鲜水果等容易腐烂,在物流作业过程中存在包装难、装卸难、运输难、仓储难等问题,导致运费高,而运费成本的增加推高了线上价格,降低了终端的竞争性。

对此,肇庆已有规划。印发了《肇庆市农村物流建设发展规划》,提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村物流服务网络、推动农村冷链物流发展、推进农村物流信息化建设等目标,希望助推乡村经济发展。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本网转载的部分文字、图片、表情包、GIF动图等作品素材来源于网络,均为暂时无法找到版权来源,请作者或版权权利人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4.
如本网发布或转载内容涉及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陈先生(电话:0758—2722284)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融媒集团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