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
肇庆百容水产良种有限公司
科学调配助虾苗“游”进渔塘
4月10日上午,在高要区白土镇九山村郊,一座面积千余平方米的虾苗繁育车间内,虾苗场负责人韦健林正在观察虾苗。一个个大水池里,米粒大小、密密麻麻的幼虾正在快活地游动。
该虾苗场为肇庆百容水产良种有限公司属下分点,主要为省内外养殖户提供优质虾苗。在疫情防控期间,该公司从容应对,科学调配,将损失减至最低。
虾苗场从种虾配种、孵化、育苗到销售,年产虾苗量可达1亿至3 亿尾。“从种虾交配至出苗大概60 天,再养4至6个月即可投放市场。” 韦健林说,幼虾以“丰年虫卵”为食,这种饵料每吨高达30-40万元, “每出1亿尾虾苗,就要耗费饵料 1-1.5吨。”
疫情防控期间,因道路等各方面制约,虾苗运输成为韦健林最头疼的事。他说,如果超过出苗时间,积压5-10天,虾苗就会因互相残杀损耗高达五成,时间越长,存活率越低。对此,韦健林从源头控制成本。“订单少了,就将刚孵化的幼苗处理掉,以节省饵料降低成本。”
虾苗无法直接运输,韦健林想出一个土办法—— 接力运输。市内的养殖户,他们将虾苗送到村口或塘边,由养殖户出来接收;市外的客户,由货车送到关卡点,对方或预约第三方过来提取,逐段道路接力。
为了方便运输、提升虾苗存活率,韦健林还改进了包装,“以前每袋约3000尾,疫情期间减至2000 尾,同时将虾箱温度由以往的28℃ 调至24℃,效果很好。”
疫情最严峻时,虾苗场的销售业务员也停脚不停手,每天电话、线上沟通,开拓新客户。“现在这个作用就体现出来了,新的订单接踵而来。”韦健林高兴地说。
西江日报记者 杨永新
广宁大良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电商发力滞销砂糖桔销售一空
疫情严峻时期,面对砂糖桔销售难问题,广宁县横山镇大良村委会村民董智勇一马当先搞突围,依托自己成立的横山镇大良村电子商务服务点,努力争取快递企业服务倾斜,不仅售完自家砂糖桔,还为周边4个镇20多名果农搭建起销路,线上卖出砂糖桔9.5万公斤,受到果农们的称赞。
董智勇是当地种植大户,成立有广宁县大良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种植砂糖桔130亩、蔬菜100亩。其中,砂糖桔是第一次产出,产量有10.5万公斤。春节前后是砂糖桔成熟期,新冠肺炎疫情导致销售难。
横山镇大良村电子商务服务点是广东省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之一,作为项目负责人的董智勇,拥有广泛人脉。在疫情到来前,他通过团购销售砂糖桔,每次售出1至1.5万公斤,共卖出9万公斤。疫情发生后,他剩余的1.5万公斤砂糖桔出现滞销。
“考虑到快递企业不受限行,我第一时间想到线上单件销售。”董智勇告诉记者,零散量少的商品快递费高,只有走量才能把快递费降低。为此,他专门拜访快递企业,商量并签订快递服务合同,走上电商道路。在网店上,董智勇推出2.5公斤、5公斤装两种砂糖桔商品。
春节后天气回暖,砂糖桔过熟容易腐烂。此外,春耕在即,不采摘会影响来年生长。董智勇通过促销、走量的线上销售模式,很快把自家的砂糖桔销售完毕。其他果农闻讯,纷纷请求帮助。董智勇急人之所急,热心帮助他们线上销售。
前期,有个别果农以次充好,混入次品砂糖桔,导致出现客户投诉。董智勇经过提醒教育,普遍提升果农们的诚信经营理念,才逐步把情况扭转。“20天里,为横山、赤坑、北市、江屯4个镇的20多名果农,一共卖出8万公斤砂糖桔,销量最多的一天是7500公斤。”
董智勇表示,疫情期间的电商销售经验,让他懂得诚信经营、长远发展的重要性,将持续扎根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点,为乡村振兴助力。
西江日报记者 吴威豪 特约记者 凌杰 通讯员 冯铁成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