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菌菇产业托起农户脱贫梦 德庆凤村以“基地+贫困户+农户”形式发展产业扶贫项目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核心提示: “菌菇基地19名员工中,有11名属于贫困户,其中4人为长期工,人均年收入约2万元以上,算上年底分红,每年每人可有超过3万元固定收入……”近日,说起菌菇基地为贫困户带来的收益,市妇联驻德庆县凤村镇扶贫干部刘晓林总是喜滋滋的。

“菌菇基地19名员工中,有11名属于贫困户,其中4人为长期工,人均年收入约2万元以上,算上年底分红,每年每人可有超过3万元固定收入……”近日,说起菌菇基地为贫困户带来的收益,市妇联驻德庆县凤村镇扶贫干部刘晓林总是喜滋滋的。

近年来,凤村镇在扶贫单位和合作企业的帮扶下,以“基地+贫困户+农户”的形式发展菌菇产业扶贫项目,增加村集体收入,让贫困户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提高经济收入。

记者了解到,凤村镇以种植玉桂、水稻等传统种植业为主,全镇无规模型企业,全镇569户贫困户共1600多人,有两个省定贫困村。该镇禄村、新生村、棠下村为分散贫困村,当地“三分水田七分山”,有劳动力的村民以外出务工为主,村中大多为老人和留守儿童,现有贫困户107户212人,除部分为五保人员外,因病因残因学致贫居多,贫困户劳动能力不强,人均收入偏低,村集体收入十分薄弱。

要带动村民脱贫,“输血”治标不治本,“造血”才是硬道理。解决了贫困户的“八有”标准后,如何进行产业扶贫,市妇联也探索了很久。

“以前我们尝试过很多方式,例如给贫困户买了鸡、牛,想发展饲养业,但发现不能实现规模化、效益化。有的贫困户养猪,可能养了一年就把猪给卖了,无法持续;但也有人是成功的,比如我们给一户贫困户买了90多箱蜜蜂,现在他们家已经完全脱贫了。”如何才能让贫困户有持续稳定的收入来源,刘晓林琢磨了很久。

2018年和2019年,龙光集团在广东省扶贫济困日向肇庆捐赠195万元的扶贫资金,用于肇庆相关扶贫项目,而凤村镇依托其中的45万元在禄村发展菌菇种植,增加当地村集体收入、帮助贫困户增收。“我们做过市场调研,菌菇是绿色产品,而且市场需求量也比较大,这个菌菇种植产业可以做。”刘晓林说。

据了解,菌菇种植基地从今年4月开始投入使用,该项目占地6亩,目前建有10间菌种培育板房、一个冷库以及一个消毒的锅炉灶和一个仓库,前期45万元资金已用完。今年,龙光集团再捐赠50万元用于该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如今在建1000平方米的传统大棚,建成后大棚将可以容纳18万根菌菇棒,1根菌菇棒能产约5斤菌菇。通过菌菇种植,基地每年可让村集体增收1万元。今年5月基地已顺利试种出第一批草菇并投入市场。今年8月,第一批增收的1万元村集体收入被作为禄村考上大、中专40多名学子的奖学金发放。

菌菇种植基地也成为了贫困户增加收入的好去处。在基地的19名员工中,有11名属于贫困户,其中4人为长期工。“长期工的工资一个月是2000块钱左右,如果是打零工,就按每天70块钱来结算;加上年底分红,每年至少有3万元左右的收入。”刘晓林表示。

按照扶贫工作计划,菌菇种植基地所获的收入有具体的规划。刘晓林介绍称,基地建好后将整体打包转租给基地负责人,每年按6万元租金收取,其中5万元用于贫困户分红,1万元用于禄村的公共事业,专门给孩子们做教育奖补。而龙光集团今年到位的50万元资金中,将有7.2万元给帮扶对象作为分红基金,未来5年基地每年还会从收益中拿出10万元,作为扶贫资金返还给帮扶对象、用于村公益事业。

“这是旱涝保收的做法。领导们也很支持。”刘晓林认为,做生意都有风险,这种方法等于给项目上了一层保险,协定了固定收益。

不久前,刘晓林跟广州江南蔬菜批发市场进行接触,解决了基地所产菌菇的销路问题。“规模化生产之后,每天可以出一吨菇,跟旁边的镇加起来有两吨,江南市场自己开车来运回去,销售价是4元/斤,如果由他们自己送去江南市场,销售价则是4.5元/斤。”

刘晓林对菌菇种植基地的设想不止于此。他透露,接下来,基地会购买设备用于自制菌棒,效益好了之后不排除会继续扩建,他希望这个项目能够增加就业机会,让更多的贫困村民能够通过这个产业帮扶来实现脱贫。

西江日报记者 陆志锋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本网转载的部分文字、图片、表情包、GIF动图等作品素材来源于网络,均为暂时无法找到版权来源,请作者或版权权利人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4.
如本网发布或转载内容涉及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陈先生(电话:0758—2722284)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融媒集团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