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车间里,妇女们在制作塑料手工花。西江日报记者 潘粤华 摄
驱车前往德庆县凤村镇桂村村委会,蜿蜒的村道旁是一大片绿油油的稻田。到了11月,稻田将变成金黄一片,当地村民将再次收获丰收的喜悦。然而,就在两三年前,这些稻田有不少被丢荒,长满杂草。2017年,由中山市委办公室、中山军分区、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中国移动中山分公司组成的联合扶贫工作组引入桂香米种植扶贫项目,引导支持当地贫困户种植桂香米增收脱贫。如今,这一幅幅生机盎然与丰收喜庆交替出现的画面,正是中山驻桂村工作组在当地持续开展产业扶贫的折射和体现。
西江日报记者 潘粤华
推广种植桂香米 脱贫效益明显
陆丽华一家三口是桂村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在种 植桂香米 之前,全家全年收入仅约2000元。
“我种了4亩桂香米,今年早造收了675公斤。预计晚造收成差不多,加上项目补贴,单种米全年收入就有9000多元。”说起种植桂香米,62岁的陆丽华脸上满是笑容,“老婆双股骨头坏死 做手术,欠了不少钱。现在种了桂香米,生活不仅有了基本保障,还能有剩余的钱还债了!”
桂村村小组村民何炎佳种了10亩桂香米,是所有贫困户中种植最多的。“以前我打散工一年收入才8000元左右,很不稳定。”在何炎佳看来,种植桂香米既能增加收入,又方便他就近照顾家庭,“去年种植桂香米,加上补贴收入有11000多元。项目效益好,所以我今年扩大至10亩,宁愿 增加一点成本请人帮手,也要种更多桂香米挣更多的钱。”
据中山驻桂村工作组组长黎国强介绍,2017年,工作组引入桂香米项目,动员贫困户种植。“种植桂香米的贫困户可免费获得 谷种。我们定期邀请农 业专家向种植户传授种植经验和技能。项目还对每亩桂香米稻田补贴1000元,其中500元田租,500元肥料费。”黎国强说,贫困户有收成后,中山扶贫工作组以每公斤4元的价格,在田间将全 部的 桂香米 收 购,省去了农户运 输成 本 和解决了其销售难题。
2017年,桂香米项目早造收谷2万多公斤,到了2018年达到4万多公斤,同比增长了一倍。两组数 据的 对比,显示了贫困户在该项目中得到了实惠,从观望转为完全信任。目前,桂村村委会建档立卡贫困户有57户,其中有劳 动能力的27户贫困户全部加入了项目,加上其他5户贫困户,已有32户种 植桂香米。而项目补贴亩数100亩,实际种植已超过150亩。
“桂香米项目在短期内实现了良好效益,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大大增加了贫困户的脱 贫信心,提振了他们的精气神。”黎国强告诉记者,中山扶贫工作组计划与中山市的一家米企加强合作,将收购到的桂香米包装成高档礼品米销售,以建立稳定的销售渠道来实现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扶贫车间实现贫困户稳定就业
桂香米项目短期收益快,但毕竟“靠天吃饭”,收成有风险。如何让贫困户获得一份持续性、长期性的稳定收入?如何巩固精准扶贫成果,保障贫困户在扶贫队离开后不会返贫?
对此,中山扶贫工作组用好扶贫资金,引入企业提供就业岗位、开展技能培训,实现贫困户可持续性的脱贫。建起富成工艺制品厂精准扶贫就业车间,就是中山扶贫工作组帮扶贫困户实现长期稳定就业的措施之一。
在凤村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中山市委办联合扶贫工作组与中山市富泰工艺制品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共识,后者在凤村镇墟镇建成5000多平方米的厂房,提供制作塑料花、圣诞工艺品等岗位。该扶贫车间是德庆最大的扶贫车间,可容纳150人同时工作,于今年5月投产,目前有工人80人,主要来自凤村镇,也有周边九市、播植等镇。
“这里民风淳朴,人力资源丰富。市、县、镇等各级政府很关心车间的建设,中山扶贫工作组也协调了不少工作。因此项目从调研、落户到运营,整个过程都很顺利。”富泰公司董事长陈润成告诉记者,就业车间的工资收入分计时和计件两种方式,平时每人每日收入约100元,生产旺季时可达到每月4000多元。“这样的收入计算方式既能让上班时间灵活,也鼓励了村民多劳多得。”
49岁的陆金尧是大埌村小组的贫困户,在车间当搬运工和装配工。“以前打散工收入不稳定,现在每月有2000元的收入,还能够带些半成品回家,给手脚不灵便的老婆加工补贴家用,我觉得挺好的。”陆金尧说道。
在黎国强看来,精准扶贫车间项目不仅让贫困户稳定就业,缓解企业用工难题,增加当地 政府税收,还能吸引外出的年轻人回流,聚集乡村人气,实现乡村兴旺。
据记者了解,陈润成计划以这车间为总部和样板,将精准扶贫车间模式推向全德庆县,在5到6个镇里建成这样的车间,帮助当地村民脱贫致富,助力乡村振兴。
桂村村委会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月明很感谢中山扶贫工作组的付出。他说:“自2016年中山扶贫工作组进驻以来,村容村貌得到了明显改善。工作组为村民办实事、办好事,大家都记在心上,纷纷支持,各项扶贫工作也得以顺利开展。”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