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广铁集团肇庆信号水电段高级技师李永坚 见证新中国铁路事业的腾飞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核心提示: “我国铁路事业发展迅速,短短二三十年时间,从‘龟速’的‘绿皮车’,到现在的350千米/小时的高铁,从进口设备到自主研发,祖国越来越强大。作为一名铁路人,我感到非常自豪。”在铁路部门工作了30年的李永坚,兴奋地诉说着我国铁路事业的发展历程。

李永坚(右)在跟同事讲解信号检测工作。 西江日报记者 杨丽娟 摄

李永坚(右)在跟同事讲解信号检测工作。 西江日报记者 杨丽娟 摄

西江日报记者 杨丽娟 通讯员 曾广宇

“我国铁路事业发展迅速,短短二三十年时间,从‘龟速’的‘绿皮车’,到现在的350千米/小时的高铁,从进口设备到自主研发,祖国越来越强大。作为一名铁路人,我感到非常自豪。”在铁路部门工作了30年的李永坚,兴奋地诉说着我国铁路事业的发展历程。

李永坚是云浮市新兴县人,1989年进入铁路部门的新兴工区实习。半年后,由于工作优秀,他转正并直接升为工区工长,这一干就是20年,在平凡岗位上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成为广铁集团肇庆信号水电段信号试验室高级技师。回忆过往,李永坚感慨,那时候铁路设备落后,做维修都是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

在日常维护中,李永坚发现信号机灯泡经常失灵误报警。他分析后认为是由于灯泡和灯座之间的弹片压力不够,导致弹片经常发热,引发灯泡误报警。于是,李永坚找来相关书籍,与同事探讨,最终想出了用焊线的方法解决问题,这个小改革得到了全线推广。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铁路信号设备也更新换代,从最初的8505色灯电锁控制系统,到6512、6502继电器集中控制系统,再到现在的微机联锁控制系统。信号在铁路运行中的作用也由“眼睛”演变成“大脑”,由原来单一的指示信号,人工看信号控制车速、停开车、换道岔等,变成了直接由信号系统输出控制数据来工作。

李永坚告诉记者,目前他的团队负责广茂线、广珠线、江湛线、佛肇城际等线路信号维修工作。在调度指挥中心办公室,他给记者演示了如何日常工作。记者在电脑上看到,一组组密密麻麻的数据显示着列车的运行情况,李永坚通过这些数据来分析问题所在,并利用“天窗”作业时间进行抢修。

“我们都要不断学习新技术、新技能,才能适应高速发展的时代。”李永坚说,信息技术革命减少了工作量,但对脑力分析却提出了严苛要求。近年来,段里为培养高级技术人才,将技术人员送到中山大学、北京交大、华东交大等高校学习培训。李永坚作为技术骨干,常被推荐选派去学习。

如今,通过自己的努力创新,李永坚评上了高级技师,目前正申报首席技师。一路走来,他见证了铁路事业的飞速发展。“从烧煤的蒸汽机车,到烧燃气的内燃机车,再到现在的电力机车,肇庆从‘零’铁路,到现在拥有铁路网,我们都是时代发展的受益者。”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本网转载的部分文字、图片、表情包、GIF动图等作品素材来源于网络,均为暂时无法找到版权来源,请作者或版权权利人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4.
如本网发布或转载内容涉及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陈先生(电话:0758—2722284)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融媒集团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