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儿子吸毒我多次报警抓人”—— 一位吸毒人员母亲的禁毒故事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核心提示: 明天是世界禁毒日,为此记者专程前往封开,采访一位吸毒者母亲的经历。为了让儿子戒毒,她想尽办法,终于精诚所至,儿子过上了正常人生活。

2019-06-25_2571221

梁惠(右)与社工们聊家常。 西江日报记者 吴威豪 摄

西江日报记者 吴威豪

明天是世界禁毒日,为此记者专程前往封开,采访一位吸毒者母亲的经历。为了让儿子戒毒,她想尽办法,终于精诚所至,儿子过上了正常人生活。

今年75岁的梁惠(化名)是封开县江口镇居民,有一个吸毒的儿子叫阿丰(化名),今年49岁。为了让阿丰早日戒毒做回好人,梁惠曾尝试把儿子锁在家里,甚至主动报警。数次三番,母亲苦心终于得到回报,2016年6月1日,阿丰懂事了,主动让警察抓自己,那是他迄今为止最后一次因吸毒被抓。

梁惠告诉记者,阿丰读高中时沾染了毒品,高中没有毕业就走向社会,与毒友为伍,吸毒成瘾。那时候,阿丰年轻气盛不听管教,跟着毒友闯荡,除了吃饭、睡觉外,甚少回家。“在我眼里,阿丰是心头肉,是个不懂事的小孩,很希望通过教育让他早日回头。”一开始,梁惠是心软的,对儿子的吸毒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一边苦口婆心劝导教育,另一边却纵容他吸毒。

有一年,阿丰与一名女子登记结婚,可是两个月后就离婚了。梁惠以此为契机,劝导阿丰远离毒友,重新生活。“往后几年,他表现得很乖,主动到佛山工作,每个月都有钱寄回家。我当时很开心,以为可以安心了,可惜好景不长。”梁惠说,在外地工作的第五年,阿丰想换工作环境,先到中山后回肇庆。在肇庆工作期间,他又与毒友混在一起,没有守住诱惑,复吸了。

“为了购买毒品,他很快把工作多年的积蓄用完了,开始问我要钱,甚至做一些偷盗自行车、摩托车等违法行为。我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于是把他关在房间,锁了几天。”梁惠回忆,那段时间,她把尿桶也放到房里,让阿丰的吃喝拉撒都在房间解决。但在戒毒这件事上,梁惠想得过于简单,没几天就把阿丰放了出来。

有吸毒人员的家庭,家无宁日,矛盾不断。梁惠一家深受其害,于是痛定思痛,决定偷偷报警,让警察抓儿子去强迫戒毒,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我一开始是到派出所报警,后来直接拨打相熟民警的电话,反复多次,请求民警上门抓人。其实,我是为了儿子好,希望他能够明白。”梁惠话音未落,眼泪就湿润了眼眶。就这样,十多年来,阿丰循环过着被抓戒毒、出来复吸的灰暗人生。

“阿丰自己也很想戒掉毒品。 2016年6月1日,这一天他懂事了,他对我说不想在家里被抓,希望走出家门让警察抓住。”梁惠告诉记者,那一天她没有报警,阿丰真的被警察抓住了,被强制戒毒。2018年12月27日,阿丰从强戒所出来了。

“ 出来后,他主动说要去中山他姐姐那里工作,还说不会再吸毒。我希望这是真的,永远真下去。”梁惠开心地说,如今阿丰隔三差五就会打电话回家,关心她的身体以及家庭情况。她也会经常打电话给阿丰,监督他远离毒品,本分做人,母子关系好了不少。梁惠希望,这样的生活能持续下去。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本网转载的部分文字、图片、表情包、GIF动图等作品素材来源于网络,均为暂时无法找到版权来源,请作者或版权权利人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4.
如本网发布或转载内容涉及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陈先生(电话:0758—2722284)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融媒集团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