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四会市文化底蕴深厚,四会民歌就是其中的一项结晶。在四会,有这样一位老人,他从小就热爱四会民歌,退休后更全身心投入四会民歌的搜集、创编、传承工作,使几乎失传的四会民歌焕发生机,再获传唱。日前,记者走近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四会民歌》代表性传承人李重明,聆听他述说数十载悠悠民歌情。
李重明告诉记者,他从小就喜欢民歌,小时候 劳 动时会与伙伴们边放牛边唱民歌,那些快乐的时光、美妙的曲调一直萦绕在心头。出于对传统优秀文化的保护愿望和民歌的 热爱,从教 师岗位 退休后,李重明更加专注于四会民歌的收集、整理、保护、传唱。
在传承四会民歌的道路上,李重明常常不顾年迈的身 体,和四会市文化馆的工作人员深入乡村,拜访当地的老人,听他们唱山歌,道历史,认真做好纪录,再进行整理、创作工作。与此同时,他还经常到四会各地教授、传唱四会民歌,让在乡野间传唱的民歌在更大的舞台上焕发新的活力。
李重明告诉记者:“我们下乡去听一些民歌手演唱,然后记录、录音,收集、整理好。创作时我保留了民歌比较朴实的语句,没有怎么更改,原来是怎么表现的,就怎么表现,旋律也没有更改,保证原汁原味。但是为了艺术上的需要,我会在情节上有些加工,比如说开始的时候有呼唤,领唱的时候有合唱,有伴唱,声部上从单旋律改为有和声了,这样处理听起来就有一种美的感觉。”
李重明多年的心血没有白费,由他整理、创作、领唱的《玉翠桔红》《元龙调》《争春牛》等作品多次在省内外大型比赛上获奖,也频频在广东省、肇庆市的文艺舞台亮相,甚至还走进了中央电视台的节目。与此同时,他也培养出一批优秀的四会民歌传承人。
李重明说:“我希望把四会民歌一代代地往下传,毕竟我年纪也大了。通过多年比赛、练唱的实践,一批年轻人从对四会民歌逐渐了解、逐渐喜欢、热衷传唱,这些年轻人可以说已经成为我们的接班人了。”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如今已届八十高龄的李重明仍保持着过去12年的节奏,每周往返于家庭和四会市老干大学之间,风雨无阻地教学员们唱歌,用他的坚持与热爱传承非遗,唱响四会。
西江日报记者 周永龙 通讯员 卢洁婷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