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刘浩辉
在怀集县,一场以土地为纽带的变革正悄然改变着农业面貌。该县通过探索“国有企业+土地流转+N”发展模式,将昔日零散“小田”变成连片“大田”,不仅破解了土地碎片化难题,更激活了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
怀集县创新以国有企业为建设主体,统一整合流转土地,实现招引企业、发展产业、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等多元效益。截至目前,该县通过这一模式共流转土地15000多亩,其中连片1000亩以上的基地达7块,有力推动“岭南蔬菜之乡”产业示范带、冷坑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等重点项目建设。
国企主导整合土地
2023年,怀集县成立国有独资企业锦昌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通过项目贷款方式向银行融资,用于土地流转和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截至目前,该公司已获得金融机构授信10.36亿元,有力支撑项目开发。
如今,锦昌公司正整合马宁水沿岸岗坪镇、马宁镇、蓝钟镇等三个乡镇约1万亩土地,打造集稻蔬种植、科普研学、采摘观光于一体的农文旅融合产业示范带。该项目建成后,预计吸引10家以上优质企业入驻,年产业收益达3.48亿元,提供200个长期就业岗位,带动1500多名村民增收。
“先建后租”引企入驻
怀集县采取“政府先配套建设,后分摊建设成本”模式,通过连片流转整合耕地,根据企业需求配套完善农田基础设施。锦昌公司作为建设主体预支土地流转和配套项目成本,经营主体则在租赁期内分摊成本,极大减轻企业前期投资压力。
在冷坑镇试点项目中,锦昌公司已流转土地1419亩,成功引入鼎宏生态养殖园打造“稻鸭共生”种养殖基地,一期投资1100万元。该模式还吸引了深农现代农业、丰绿源农业等企业在怀集建设标准农场和种植示范基地。
“云交易”轻松流转
怀集县依托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和产权流转服务平台,通过转包、互换、出租等多种形式流转土地。这一“云交易”模式打破传统局限,将撂荒和零散土地整合上网,实现从申请到成交的全流程可追溯管理。
目前,“岭南蔬菜之乡”产业示范带内已流转土地7053.9亩,其中通过锦昌公司流转土地4821.5亩。按700元/亩的租金标准,农户可获600元/亩,村集体获100元/亩,既促农增收,又壮大了集体经济。
完善连片农田配套
在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基础上,怀集县根据企业需求配套建设水肥一体化、田头冷链等设施,激励企业实现可持续、长效化经营。
以马宁镇为例,锦昌公司在该片区流转整合土地3000亩以上,通过实施“小田”变“大田”,将面积小且零散地块整合起来,重新整合成30—50亩的地块,成功引入6家农业企业建设蔬菜基地,推动土地集约化经营。
怀集县的创新实践,不仅为连片农田配套设施建设提供了可复制方案,更通过剩余水田指标挂牌出售增加财政收入,激励企业探索粮经复合种养模式,助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