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六十个重点项目上马 四大文旅线路贯通——封开绘就农文旅深度融合“施工图”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核心提示: 今年6月,德庆县—封开县入选省第二批整县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试点,封开全域农文旅融合发展迎来新机遇。作为岭南文化发祥地、粤语发源地,以及全国唯一以县名命名的国家地质公园,如今,封开县拿出干货满满的“施工图”,从顶层设计到项目落地,从文化赋能到业态创新,全力书写农文旅融合发展新答卷。

记者 王永强 通讯员 谢敏嫦

今年6月,德庆县—封开县入选省第二批整县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试点,封开全域农文旅融合发展迎来新机遇。作为岭南文化发祥地、粤语发源地,以及全国唯一以县名命名的国家地质公园,如今,封开县拿出干货满满的“施工图”,从顶层设计到项目落地,从文化赋能到业态创新,全力书写农文旅融合发展新答卷。

建设中的月亮湾度假村项目。西江日报通讯员 孔德华 摄

建设中的月亮湾度假村项目。通讯员 孔德华 摄

农文旅融合基础扎实

在入选省整县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试点之前,封开县在全省乃至全国文旅圈的实力早已“圈粉”无数。经过多年努力,封开县的文旅品牌持续打响,景区知名度不断提升,全县现有4A级景区2个、3A级景区4个。其中,贺江碧道画廊入选省“交旅融合发展”十佳案例,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与广西游客的热门打卡地。

2023年9月,央视《山水间的家》节目组走进封开县励志新村拍摄。主持人撒贝宁为封开县的山水美景、乡村振兴“代言”后,封开县的文旅产业迎来爆发式增长。2024年,该县全年接待游客量超100万人次,旅游收入从2021年的4.55亿元跃升至12亿元,增长势头强劲。

今年9月28日,封开县举办2025年“百千万工程”典型镇村运营精品项目开业仪式,特色精品民宿项目贺江别苑二期动工建设。该项目位于贺江碧道画廊景区核心区江口街道台洞村,总投资7000万元。项目完善房车营地、休闲碧道、水上揽胜等配套设施,进一步打造集文化展示、观光旅居、农家美食于一体的高品质民宿,助力贺江碧道画廊文旅产业升级。

“随着月亮湾度假村、龙华国际酒店、贺江别苑民宿等一批文旅项目的动工建设,封开县农文旅融合发展的产品业态在不断丰富,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基础不断夯实,品牌效应不断显现,距离做大做强文旅产业的梦想越来越近。”封开县相关人员表示。

勾勒融合发展新蓝图

今年6月召开的市委农村工作会议上,封开县详细提出“整县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试点县”的设想步骤,深刻剖析自身的劣势短板,其中旅游资源“小、散、乱”、缺乏总IP的问题亟待解决。为此,封开引入国内顶尖文旅规划团队,从IP塑造、市场对接、产品构建、文化赋能等四大方向精准发力,勾勒融合发展蓝图,明确融合发展路径。

近期,封开提出要精准塑造农文旅发展总IP,深挖2200多年历史底蕴,以广府文化发祥地为核心,整合粤语发源地、岭南第一状元文化、封川古城等资源,打造大湾区广府文化寻根探源目的地。目前,该县已初步形成黄岩洞史前文化遗址公园、大洲潇贺古道—茶船古道、渔涝—河儿口状元文化、封川古城—广信塔四条文旅探源线路,让文化体验可感可及。

同时,封开瞄准大湾区与大西南文旅市场,凭借大湾区连接大西南桥头堡的区位优势,一方面联合广西梧州、贺州,整合温泉古镇、红色资源、苍梧文化,吸引大湾区寻根游客;另一方面借广东美食等IP吸引力,向大西南游客推介贺江几字湾、大斑石、广信塔等文旅资源,吸引游客停留过夜。

目前,封开正在着力将原本分散的农业资源、文化资源、美食资源串珠成链,打造“寻根+游山玩水+美食体验”特色产品,吸引游客周末到封开寻根探源、游山玩水、吃鸡钓鱼,与大湾区的其他景区景点形成错位优势,推动旅游经济从“过境游”向“深度游”升级。

为农文旅融合提供“封开样板”

“我们正在对黄岩洞景区进行升级改造,计划将其打造为岭南史前文化遗址公园;融合渔涝、河儿口等省典型镇,建设岭南第一状元文化体验长廊;优化提升封川古城—广信塔片区,打造岭南粤语文化溯源街区。”封开县相关负责人表示。

目前,封开县正立足广府文化发祥地优势,规划建设古人类文化、状元文化、粤语文化三大核心文化体验区,系统呈现广府文化的源流魅力,用文化底蕴为文旅产业铸魂。

多业态的融合发展,必将提升封开县的旅游竞争力,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才能够把单项优势转化为综合竞争力。当前,封开县正按照全省第二批“整县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试点县”的要求,锚定“全域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县”创建目标,分类梳理“文旅、农旅、乡旅、水旅”四大融合板块60个重点项目,计划投入2亿—3亿元,按“近期打基础、中期促融合、远期树标杆”的顺序推进,为全省农文旅融合提供“封开样板”。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本网转载的部分文字、图片、表情包、GIF动图等作品素材来源于网络,均为暂时无法找到版权来源,请作者或版权权利人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4.
如本网发布或转载内容涉及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陈先生(电话:0758—2722284)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融媒集团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