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肇庆市推进青少年阅读工作显成效 书香砚都润童心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核心提示: 国庆假期结束后,封开县南丰镇中心小学的学生在课余时间,又回到他们的精神乐园——学校里的最美阅读空间,阅读自己喜爱的课外书籍。这是我市教育系统不断推进《“书香砚都阅享美好”肇庆市义务教育阶段读书行动计划》,积极推进青少年阅读工作,多措并举,注重实效,让青少年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的一个缩影。

国庆假期结束后,封开县南丰镇中心小学的学生在课余时间,又回到他们的精神乐园——学校里的最美阅读空间,阅读自己喜爱的课外书籍。这是我市教育系统不断推进《“书香砚都阅享美好”肇庆市义务教育阶段读书行动计划》,积极推进青少年阅读工作,多措并举,注重实效,让青少年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的一个缩影。

高要区第四小学图书馆内,学生在看书。

高要区第四小学图书馆内,学生在看书。

丰富活动筑氛围

我市中小学在重视营造“时时可读、处处可读”氛围的同时,特别重视“校园读书节(季)”系列活动,包括图书漂流展等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

肇庆中学附属小学大力开展“班班图书漂流”活动,学生在自主阅读后,在年级内班级间有序交换书本,用感谢信记录阅读感悟并感谢分享者,氛围热烈。“一本好书通过‘漂流’,全班甚至全级的师生都可以欣赏,让大家的知识和视野变得更丰富、宽广。”五年级的陈同学如是说。

四会市玉城学校开展整本书阅读和导读课活动,并定期组织读书分享会、经典诵读、诗词大比拼、名著短剧表演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爱好,培养阅读与应用能力。该校书香校园建设成效显著,被评为肇庆市“书香校园”,学校诵读队屡获四会市经典诵读特等奖。师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还促进了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连续6年荣获四会市教学质量评估一等奖。

高要区第四小学重视家校合作,鼓励亲子共读,营造浓厚家庭阅读氛围。同时,该校通过评选“阅读之星”“书香班级”等,激励学生积极参与,享受阅读乐趣。

此外,我市各学校还开展图书“跳蚤市场”、亲子阅读、好书推荐、作家进校园、诗词大会、年度“阅读之星”与“书香家庭”等活动和评比,内容精彩丰富,师生受益匪浅。

示范引领强辐射

目前,我市中小学有市级以上书香校园29所,“摆渡船”阅读港湾学校26所,以及一批广东省诗歌教育示范学校、广东省少年讲书人创新阅读示范校。肇庆市汇星小学、肇庆市第十六小学、肇庆市第七小学等均建立了校本阅读课程,充分发挥阅读领头雁作用,辐射周边学校。

作为阅读示范学校之一的肇庆市第七小学,积极推广“大阅读”理念,以语文学科为核心,以跨学科项目式阅读为重点,以师生同读为手段,以亲子共读为延伸,将阅读融入课程,多方面构建“大阅读”共同体,进行立体化阅读、全方位阅读,涵盖课内与课外,校内与家庭,让教师、家长、学生、书籍统合在一起,构建一个由教师、家长、学生共同参与的相互尊重、相互倾听、相互分享、共同阅读的阅读场,提升学生的阅读品质和素养。其做法为周边学校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今年以来,这些学校共举行了读书分享会、读书主题讲座、专题交流座谈会、作家名家进校园、阅读教学公开课等活动80多场,共1200多名教师、50000多名学生参加以上活动。

成果展示促提升

今年3月14日,我市在鼎湖第一实验学校举办了“书香砚都阅享美好”肇庆市中小学生读书行动阅读成果展示暨主题讲座活动,各县(市、区)中小学语文教研员、学校领导、骨干教师和部分其他学科教师代表共500多人参加了本次书香盛会。

会上,我市13所学校的领导上台介绍了学校打造书香校园的经验做法,26所学校在活动现场摆放了阅读成果展板。活动邀请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的张国龙教授(博士)为大家作了题为《提高中小学生创意写作能力的教学策略》的精彩讲座,还开展阅读整本书导读课、推进课、分享课等三类课型教学现场观摩研讨,有效指导了老师们如何整本书阅读教学,让与会师生受益匪浅。

通过阅读成果展示和交流,进一步推动我市各学校课外书阅读课程化。从今年秋季开始,我市各校实施每两周一个下午阅读和分享,确保了师生读书有时间,交流有平台。

师生读写素养在诵读比赛历练中提升。我市广大师生热爱阅读,积极参加省级、国家级诵读比赛,在历练中展现才华。如在2025年广东省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诵读中国”经典诵读大赛中,四会市东城街道周开泉小学莫之巧《最后一只藏羚羊》、肇庆鼎湖中学李品浩《我喜欢出发》(汪国真)入围国赛。我市教育局组织学生参加第十七届广东省中小学“暑假读一本好书”活动,获得阅读素养数字化作品组一等奖9个,读后感学生组一等奖19个,读后感教师组一等奖3个。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本网转载的部分文字、图片、表情包、GIF动图等作品素材来源于网络,均为暂时无法找到版权来源,请作者或版权权利人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4.
如本网发布或转载内容涉及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陈先生(电话:0758—2722284)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融媒集团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