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钱”景好,村景靓!四会大沙镇岗美村捧回“全国文明镇村”金字招牌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考考

5月27日上午,清风徐徐,吹动四会市大沙镇岗美村村委门口池塘盛开的荷花;阳光洒在村口,年过花甲的罗耀飞正和村民聊着家常。他指着眼前如画的村景,自豪地对记者说:“我们现在可是全国闻名。这环境城里都比不上!”

日前,岗美村入选“全国文明镇村”的消息传回,整个村庄都沉浸在喜悦之中。

时间回到几年前,岗美村的面貌差强人意。尽管超六成村民从事水产养殖,但“小而散”的模式让产业难以产生规模效应。“那时候,养殖规模上不去,品牌打不响,村集体经济薄弱,环境也差强人意。”村党总支书记马文生回忆道。

转机出现在2023年。入选广东省“百千万工程”典型培育村后,岗美村开始大刀阔斧整合资源——盘活158亩低效工业用地,让33家企业在岗美工业园落地生根;水产养殖则通过“企业+农户+合作社”的创新模式,将零散的鱼塘连成片,引入数字化管理技术,推广高位池与高密度养殖。鲈鱼、生鱼、黄骨鱼这些“身价不菲”的品种,在科技赋能下产量与品质齐飞。村里还开发出“大沙手信”腊鱼等特色产品,让鲜鱼“游”到更广阔的市场。如今,全村水产品年产量超5672吨,年产值突破2亿元。

产业强了,“钱袋子”鼓了,村集体收入从2024年的160万元,预计2025年将跃升至300万元,村里60岁以上老人每年都能领取两次慰问品。真金白银的投入,让村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农房外立面被粉刷一新,白墙黛瓦在阳光下格外亮眼;11个文体广场、9个篮球场有序分布全村,实现村民小组全覆盖;大型室内篮球场、文体综合楼和休闲公园相继落成,成为村民茶余饭后的好去处。两届火爆的“村BA”赛事在这里成功举办,篮球的激情碰撞不仅聚拢人气,更培育文明乡风,甚至带动相关产业。

生态之美更是触手可及。绿道蜿蜒,文体广场开阔,水上廊桥诗意盎然。在马村,精心打造的交通沿线农房风貌示范带宛如画卷;向阳村17亩连片的荷花池里花朵竞相绽放。开窗见景、出门见绿,圆了岗美村民实实在在的安居梦。

产业的磁力、宜居的环境,吸引曾经外流的村民回归、新的建设者到来。常住人口接近一万,远超4000多人的户籍数,彰显这片土地的魅力。“目前,我们依托临近绥江的天然优势,引入专业文旅公司,积极发展乡村露营、民宿等旅游业态,为乡村注入新的发展动能。生活配套也在同步完善,辖区已有1所小学,标准化肉菜综合市场、村幼儿园以及古榕树公园等新的便民场所建设也提上日程。我们希望同村民一起,把岗美建设得更美。”岗美村党支部委员钟慧馨说。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本网转载的部分文字、图片、表情包、GIF动图等作品素材来源于网络,均为暂时无法找到版权来源,请作者或版权权利人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4.
如本网发布或转载内容涉及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陈先生(电话:0758—2722284)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融媒集团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