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端午邂逅“六一” 肇庆文旅掀起“民俗游+亲子游”新热潮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陈明红

当端午粽香邂逅童趣“六一”,肇庆文旅市场热度倍增。节日期间,我市推出“民俗+亲子”特色活动,龙舟竞渡、裹蒸飘香、非遗展演与亲子互动交织,吸引市民游客在沉浸式体验传统文化中,乐享假日。

龙舟竞渡是端午节活动中最具节庆气氛的场面。5月31日,2025年肇庆星湖龙舟赛如期举行,全市16支龙舟强队参加。星湖中心湖上,鼓声震天,龙舟队员们挥桨斩浪,上演水上版“速度与激情”,岸边的呐喊声不绝于耳。当日,同样的热闹场景在四会绥江碧海湾河段上演。“喜迎十五运”2025年四会市“碧海湾杯”龙舟赛火热开赛,24支参赛队伍奋勇争先,为观众献上一场精彩纷呈的视觉盛宴。

这个假期,肇庆裹蒸强势“出圈”,开启“霸屏”之旅。

“肇庆裹蒸有特色,馅料量足味道好。”5月31日,肇庆裹蒸亮相央视新闻端午特别节目《当燃龙舟·粤拼粤勇》直播间,裹蒸制作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梁伟明热情推介,讲述肇庆美食的独特风味,吸引不少网友评论点赞。

5月30日,广东广播电视台大型文化融媒报道《不辞长作岭南人——寻找广东的文化印记》,用镜头深入探究肇庆裹蒸背后的岭南民俗密码。

线下,在七星岩牌坊广场举办的肇庆市裹蒸美食文化推介会创意频出。三天活动中,裹蒸技艺体验、文艺汇演、裹蒸文化市集、裹蒸文化课堂、互动抽奖打卡等系列活动吸引年轻群体。市民陈女士笑称:“吃裹蒸不稀奇,喝裹蒸奶茶才是新时尚!”

端午假期恰逢“六一”儿童节,肇庆准备各式文旅大餐,让传统民俗与童真趣味无缝衔接。

端午假期,肇庆市博物馆结合“棹影斡波龙跃碧浪”广东龙舟文化专题展,推出“浓情端午 乐动龙舟”龙舟文化体验活动,让小朋友从观展中汲取知识,从黏土龙舟制作中收获乐趣。市图书馆推出“粤语童谣音乐会·粤唱粤开心”活动,32首粤语童谣串联起岭南文化记忆,让观众沉浸在欢乐的海洋中。

5月31日晚,广东文旅“粤式新龙舟 绽放大湾区”系列活动之肇庆端午节民俗文化展演活动在紫荆西堤文创街区举办,露天剧场上,鱼龙舞、状元舞、四会山歌等肇庆特色非遗项目通过《人民日报》直播间让全国小朋友在感受传统文化中迎接属于他们的节日。网友弹幕刷屏:“这才是文化自信的打开方式之一!”

此外,鼎湖运动公园萤火虫轻盈飞舞,吸引小朋友“追光”打卡,肇庆市儿童公园的竹编画、鼎湖山的民俗手作、高要月光流域的欧式马车巡游、华辰玫瑰园的趣味捉鱼等活动都吸引了不少亲子家庭参与,一同趣享童年。

“端午来肇庆,不虚此行!”这个端午假期,肇庆民俗魅力四射,不仅登上央视、人民日报、广东广播电视台等平台,还在B站上“火”了。5月31日晚,B站千万粉丝博主“食贫道”发布视频《广东人的粽子有多豪横?一斤一个直接吃懵了》,视频以“肇庆十二时辰”为纵轴,以肇庆人的故事为横轴,在主理人“饼叔”品尝杏花鸡粥、猪红粥、肠粉、裹蒸、罗氏虾等美食过程中,肇庆的人文、历史和市井生活故事一一展现。截至6月2日22时,该视频播放量超156万,点赞数7.5万。裹蒸的香气,连同肇庆的独特风情,透过屏幕香飘全网。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本网转载的部分文字、图片、表情包、GIF动图等作品素材来源于网络,均为暂时无法找到版权来源,请作者或版权权利人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4.
如本网发布或转载内容涉及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陈先生(电话:0758—2722284)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融媒集团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