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端午粽飘香 烟波载龙舟 细数肇庆端午习俗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核心提示: 端午节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特色饮食为一体的民俗节日。在漫长的历史中,肇庆各地形成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民间端午习俗。

▲在高要区金利镇举办的龙舟赛上,选手们奋力拼搏。记者 严炯明 摄

德庆群众制作的香囊。通讯员 张志强 摄

▲德庆龙母庙内的舞龙表演。通讯员 任美芳 摄

四会市石狗镇带下村村民赛禾艇。通讯员何晓峰 摄

▲广宁群众在包粽子。图源 广宁发布

▲广宁端午习俗中草药浸泡。 图源 广宁发布

端午节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特色饮食为一体的民俗节日。在漫长的历史中,肇庆各地形成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民间端午习俗。一缕艾香,一枚青粽,一只香囊,一场龙舟赛,这些鲜明符号,构成了肇庆人共同的端午印象。

记者 潘粤华 整理

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习俗之一。每逢端午,我市多地均会举办龙舟比赛,其中以高要区金利镇的龙舟比赛最负盛名。金利镇素有“龙舟之乡”的美誉,每年农历五月初一至初五都会举行龙舟赛,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目前,金利龙舟竞渡已被列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入选中华体育文化优秀项目。

中草药浸泡

端午时节,高温湿热,蚊虫滋生,容易传播疾病。在广宁,就有着用中草药浸泡身体的端午习俗。人们将菖蒲、艾草、柳叶捆在一起加水煲煮,烧开的水用来洗澡、泡脚。民间流传,这样能驱寒、祛湿热,起到驱蚊止痒、消除病菌的作用。

拜龙母祈福

农历五月初八是德庆悦城“龙母诞”,两个节日相近,因此德庆人过端午节又常常延续到龙母诞期。一个节日连一个节日,节庆味特别浓。假期里,德庆龙母庙里会有舞龙、舞狮等精彩表演,还有龙母祈福斋宴,十分热闹。

吃粽子

吃粽子是端午节重要习俗。端午节前,不少人家会买来粽叶、馅料包粽子,除自家食用外还会赠送亲朋好友。相传,民间吃粽子是为了纪念诗人屈原。在千百年的演变中,这一习俗早已承载了更多的丰富含义。一家大小围坐吃粽子,浓浓粽香中亲情弥漫,温馨满满。

挂艾草菖蒲做香囊

在传统观念中,艾草可以迎福,菖蒲可以辟邪。端午节前,不少肇庆人家在自家门前挂一束新鲜艾草或菖蒲,祈求安康。缝制香囊则是另一祈福习俗。人们将艾草晒干后磨成粉,并选取有吉祥图案的布料缝制成香囊。这些香囊散发着淡淡草药香,不仅能驱蚊辟秽,还能提神。

赛禾艇

每逢端午节,四会市石狗镇带下村的村民都会自发组织开展禾艇比赛。禾艇又叫“龙须仔”,一般舟长9米,杉木制作,可乘坐三人。带下村传统三人禾艇赛有近百年历史,已成为群众喜爱的民间体育竞技活动。每次赛禾艇都会吸引众多村民观看比赛。河上,禾艇选手划动木桨奋力向前,争相竞渡。岸边,观众呐喊助威,响声震天。一艘禾艇,传承端午传统文化,成为了村民们共同的情感纽带。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本网转载的部分文字、图片、表情包、GIF动图等作品素材来源于网络,均为暂时无法找到版权来源,请作者或版权权利人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4.
如本网发布或转载内容涉及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陈先生(电话:0758—2722284)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融媒集团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