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考考
近年来,肇庆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扣省委、省政府关于推动基础教育深化改革高质量发展的部署,聚焦公办学位不足、优质教育资源短缺等民生关切,创新实施基础教育扩容提质“两个工程”(新建改建公办中小学校工程、优质学校倍增工程)三年攻坚行动。
通过高位统筹、科学规划、政策创新、部门联动和资源整合等系列举措,肇庆在扩大公办学位供给、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升教育质量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为全省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了“肇庆样本”。
高位统筹 凝聚攻坚合力
肇庆市委、市政府将“两个工程”作为重大民生工程,连续三年纳入市十件民生实事,成立以市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的工作专班,建立“市级统筹、区县落实”的协同机制,通过专题研究、实地调研、定期通报等方式,层层压实责任,确保政策落地见效。各县(市、区)同步成立专班,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为攻坚行动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在资金保障方面,肇庆累计筹措56亿元投入学校建设,2021年以来新建改扩建公办中小学、幼儿园123所,新增学位10.45万个,提前超额完成省定“十四五”任务的197.54%,彻底扭转城区义务教育学位紧张局面。
科学规划 破解供需矛盾
肇庆立足实际,通过精准测算和前瞻布局破解学位供需矛盾。一方面,组织“深调研”,结合户籍人口、随迁子女数据及城镇化趋势,科学预测未来学位需求;另一方面,按照“解燃眉之急、谋长远规划”原则,将学校建设项目分为“学位紧缺型”和“布点规划型”,统筹推进。
三年间,全市完成80所公办中小学和43所幼儿园的新建改扩建任务,并编制《肇庆市中心城区幼儿园、中小学布点专项规划(2022-2035)》,为教育资源的持续优化提供具体指南。
为破解用地、编制等难题,肇庆创新政策举措,出台《挖潜创新用活编制服务基础教育扩容提质若干措施》《推动使用村集体建设用地建校实施方案》等文件,建立教师编制“周转池”,三年调整下达编制1965个;开通项目审批绿色通道,提升土地利用率。
肇庆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办学,如东莞市展能慈善基金会捐资2200万元扩建禄步镇中心小学,房地产企业配建并移交12所学校,形成多元共建的办学格局。
部门联动 强化要素保障
肇庆充分发挥部门协同效能,编制、教育、财政、自然资源等部门合力攻坚。自然资源部门累计审批学校用地2602.6亩,财政部门统筹专项资金、债券资金保障项目推进,住建部门优化审批流程,人社部门三年招聘教师6258人。此外,通过“联审联批、容缺审核”等机制,大幅提升学校建设效率,确保项目按期落地。
在扩容基础上,肇庆以集团化办学为抓手,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倍增。全市组建57个教育集团、29个教育共同体,覆盖学生超30万名,其中市级优质教育集团15个、首批省级优质集团4个。通过“名校+新校”模式,肇庆中学附属小学、市十六小蓝田校区等新建校快速成长为优质校,实现“新建一所成名一所”。
此外,全市495所学校参与特色培育,打造642个特色项目,确立100所示范校,形成“特色强校、特色兴校、特色立校”的发展格局。
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肇庆实施“新强师工程”,建立教师专业成长路径,三年创建省级名师工作室35个、市级529个,32人入选省“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5人获全省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通过“百师送百课”活动,开展700余场送教下乡,惠及师生3.1万余人次,有效促进城乡教育均衡。
肇庆市“两个工程”三年攻坚行动以超常规举措破解教育发展难题,不仅大幅提升公办学位供给能力,更通过机制创新和资源整合,推动基础教育从“量变”向“质变”跃升。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