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产业队伍增员扩容 创业创新生态渐丰 肇庆厚植沃土招才引智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核心提示: 近日,肇庆市多家汽配行业的重点企业组团前往广西各大高校揽才,成功与近百名博士、硕士研究生达成就业意向。同期,一批产业链相关企业依托各自技术优势,组成肇企联盟,探索集成创新。随着“制造业当家”的深入实施,肇庆的产业链日益健全,产业生态蓬勃发展,为人才的创新创业提供了愈发肥沃的土壤。

作者: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陈洁

近日,肇庆市多家汽配行业的重点企业组团前往广西各大高校揽才,成功与近百名博士、硕士研究生达成就业意向。同期,一批产业链相关企业依托各自技术优势,组成肇企联盟,探索集成创新。随着“制造业当家”的深入实施,肇庆的产业链日益健全,产业生态蓬勃发展,为人才的创新创业提供了愈发肥沃的土壤。

皓明公司研究人员正在进行科研。西江日报记者 李考考 摄

皓明公司研究人员正在进行科研。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考考 摄

产业“含金量”

催生人才“高质量”

在赴广西的招聘中,我市企业共提供580个优质岗位,其中5家高新技术企业分别与柳州工学院、广西科技大学成功签订校企合作协议,计划联合培养人才,服务产业发展。肇庆对高端人才的需求和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息息相关。

近年来,肇庆的产业规模越发壮大,且“含金量”“含智量”持续攀升。截至去年,肇庆省级专精特新企业达267家,其中10家进入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队伍,总数创下历史最好成绩。另外,全市还新增省级以上创新平台23家。

相关创新成果不仅贡献于国家技术攻关,还获得市场的认可,全市发明专利授权量增长逾22%,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增长1.7倍。

广东皓明有机硅材料有限公司是我市专精特新企业之一,该企业凭借对专业技术的深耕和创新的追求,成功实现了从厨具到家电再到新能源的跃升,并在行业内建立起精密的壁垒,合作对象包括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头部企业。该公司董事长兼新能源事业部总经理罗斌介绍,公司目前设有5个实验室,拥有一支实行年薪制的精英研发团队。公司积极为研发人员提供卓越的发展平台和优质的生活环境,共同乘风破浪,引领企业发展。

人才活水浇灌创新沃土

肇庆是粤港澳大湾区最具潜力的新能源产业集聚城市,目前产业发展已进入“快车道”。2024年全市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规上企业增长至102家,包括整车企业5家、汽车零部件企业97家。本地“整零比”正快速提升,初步形成包括整车、电池、电机、电控、电线、轮胎、底盘、中控、传感、照明等产业链配套完善的产业集群,零部件产品配套覆盖全球绝大部分著名汽车制造商。

智能驾驶是今年行业的热词,肇庆是先行的城市之一。早在“十三五”期间,肇庆便前瞻性地布局智能汽车赛道,并率先建设全国首个城市级自动驾驶道路测试示范区,还联合多家公司建立智华(广东)智能网联研究院。研究院总经理赖斯楷选择肇庆作为创业热土,专注于智能驾驶技术的研发。经过数年的潜心发展,研究院与肇庆玛西尔公司携手,成功推出智能观光车,于今年春节投放至肇庆砚阳湖景区,赢得了广泛关注。如今,杭州、西安等地的景区纷纷抛出橄榄枝,邀请这一创新成果入驻。

赖斯楷表示,本地日渐增员扩容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队伍给了企业创新的土壤。除了玛西尔,研究院还和宝龙汽车展开合作开发智能驾驶房车,得益于地理位置的邻近,双方在信息交流和生产线试验上极为便捷,可谓实现了创新的“隔墙响应”。研究院还积极联合本地的高校、职校等开展人才联合培养。赖斯楷高度赞扬肇庆在促进创业创新方面的举措,如精准施策、开放智能驾驶测试场景等,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肇企加快了合作的步伐,除了依托龙头企业改进技术、降本增效外,零部件企业间也积极开展创新合作,探索将汽车的制造经验应用于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等领域,实现“多赢”,并催生了企业对于科研人员的需求。

今年,肇庆市人社局还将联动各县(市、区)推出引才“直通车”、云端双选会、博硕引荐会等一系列强有力举措,扎实做好人才对接与服务工作,确保人才引进工作落地见效。

加快推动产业链和人才链融合

肇庆企业“弯道超车”的秘诀,在于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强劲动力。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肇庆市委、市政府着力打造高鼎端科教创新走廊。今年,这一宏伟蓝图全面铺开,计划三年内实施应用型高等教育基地建设、科技创新效能提升、高层次人才培育、产学研深度融合发展、向外融合对内赋能、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建设等“六大行动”。

我市将以“六大行动”为抓手,在推动科创要素集聚、科创平台建设、科技人才引进等方面重点发力、先行突破,引导更多一流实验室、一流科研机构、高水平科技企业在肇庆落地布局,把高鼎端科教创新走廊打造成为全市创新创业主阵地、产业策源地、应用人才集聚地,推动产业链和人才链加快融合。

人才为事业而聚,城市因人才而兴。肇庆正敞开怀抱,热忱欢迎广大有志青年到这座爱才惜才的山水城市就业创业、施展才华,携手在高质量发展赛道上跑出“加速度”、实现新跨越。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本网转载的部分文字、图片、表情包、GIF动图等作品素材来源于网络,均为暂时无法找到版权来源,请作者或版权权利人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4.
如本网发布或转载内容涉及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陈先生(电话:0758—2722284)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融媒集团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