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忙建设 谋跨界 求突破——肇庆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在机遇与竞争中再开新篇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作者: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陈洁

上周,小鹏汽车发布2024年度财报。数据显示,其全年总收入达408.7亿元,同比增长33.2%,全年实现交付超过19万辆,同比增长34.2%。小鹏汽车董事长兼CEO何小鹏表示,预计2025年总销量将比2024年实现翻倍以上的增长。这份被称为“小鹏汽车公司历史最强”的财报,进一步增强了投资者和市场的信心。

热门车型MONA M03为小鹏汽车的全年增长带来了重大贡献。作为该款车型的产地,同时也是小鹏汽车第一个生产基地,肇庆新能源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产业在机遇与竞争中迎头而上,再开新篇。

高端汽配项目持续落地

这个春天,到肇庆高新区考察的投资者络绎不绝。该区为小鹏汽车及产业链相关项目规划了逾千亩的园区,截至目前已有超600亩用地完成土地平整,并全面落实规模指标。园区还完成了临时用水、用电管网敷设,路网、变电站等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基本达到“拎包入住”的条件,

落户园区的产业链配套队伍也在不断扩容,占地约120亩的法拉达电池管理系统及热管理系统产研基地建设项目正是其中之一。去年,该项目动工建设,计划投资10亿元,主要生产新能源汽车电池管理系统、储能电池热管理系统以及汽车换热器系统类产品。肇庆高新区投资促进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法拉达肇庆项目投产后,年产值预计可达12亿元。

近期,广州市嘉盛达散热器有限公司也与肇庆高新区签约,计划今年5月拍地。该项目主要生产汽车散热器和冷凝器,计划投资7.5亿元,目前双方正就进一步扩大投资进行洽谈。

此外,投资10亿元的汽配项目——天丞轮毂项目落户肇庆大型产业集聚区,去年已开始动工,目前已完成打桩,准备开始地面施工。

汽配企业锚定链主谋“跨界”

低空经济和机器人是小鹏汽车的新增长点。在业绩会上何小鹏透露,今年下半年,小鹏汽车还将推出多款新产品,包括纯电以及鲲鹏超级电动产品。针对业内关注的创新项目,何小鹏表示,2026年,小鹏飞行汽车和人形机器人会开始一定程度上的量产。对此,肇庆汽配企业纷纷锚定链主企业布局和全国大市场,向两大新兴赛道进军。

位于肇庆高新区的合普动力是电机生产商,此前从电梯供应链“跨界”至新能源汽车产业,成为小鹏汽车最早的一批供应商。目前,其电机已供应多个品牌的新能源汽车,还自主研发了控制器、动力总成等产品。2020年到2024年,该公司电机产能从年产20万套增长至50万套,动力总成则从零增长至30万套。2025年,该公司将凭借此前积累的经验,向低空经济领域挺进。

位于鼎湖区的广东皓明有机硅材料有限公司产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电池,和宁德时代、比亚迪、亿纬锂能均有合作。2024年,该公司业绩实现29%的增长,预计今年将实现超20%的增速。谈及向新兴赛道进军,该公司董事长兼新能源事业部总经理罗斌表示,公司整体以“稳”为主,                 下转04版▲▲紧接01版

但也会在人形机器人等项目提前布局。

有企业负责人表示,无论低空经济还是人形机器人,都需要产业链的协同参与。当前肇庆汽配企业的多元化发展路径,既有利于发挥自身技术和制造优势,也有利于分散风险。“现在汽车赛道竞争太大了,民营企业必须多手准备,才能持续发展。”相关企业负责人对记者说。

在激烈竞争中寻求突破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今年1至2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47.7%。广东的汽车产值规模逾万亿,投资和生产持续火热。肇庆通过深化“广佛整车+肇庆汽配”的格局,在产业链中的位置持续上移,附加值持续提高。据统计,目前肇庆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的规上企业已经增长至102家,汽车产业的工业投资带动了全市的“开门红”。1至2月,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6.1%,比全省平均水平(2.8%)高3.3个百分点,在全省排名较理想。

肇庆市新能源汽车及汽车零部件行业协会秘书长禤志宏透露,近日广东省汽车行业协会来肇,就进一步提升本省配套率进行调研。他告诉记者,汽车行业当前竞争激烈,供应链已基本稳定,肇庆汽配产业链要做大蛋糕,还需依靠市场的力量。近年来多家本地汽配企业通过技改拼质量、提效率、降成本,成功进入不同车企的供应商队列,就是好的榜样。

禤志宏预计,转型升级和降本增效的主题将会贯穿全年。部分肇庆汽配企业也正加快“出海”步伐,寻找新的增长点。

肇庆新能源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产业面临的挑战不仅来自存量,还来自增量。肇庆高新区投资促进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前该区招商储备的汽配项目稳定增加,从前期沟通情况来看,企业的关注点都落在区位距离、生活配套、整车产量等实际因素上。“肇庆的产业生态圈层不断拓展,‘引凤’正向‘产业生态招商’转变,是积极的信号。”该负责人对记者说。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本网转载的部分文字、图片、表情包、GIF动图等作品素材来源于网络,均为暂时无法找到版权来源,请作者或版权权利人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4.
如本网发布或转载内容涉及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陈先生(电话:0758—2722284)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融媒集团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